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4期   作者:师玉琴
[导读] 我国传统文化相当丰富,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已经逐渐形成了我国完善的传统文化体系。传统文化对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行、举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最近几年,很多新兴文化的出现,致使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降低,形成社会文化参差不齐的状态,不仅影响社会公德,而且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从各个方面逐渐渗透传统文化。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五中学 河北省  张家口市  075000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相当丰富,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已经逐渐形成了我国完善的传统文化体系。传统文化对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行、举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最近几年,很多新兴文化的出现,致使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降低,形成社会文化参差不齐的状态,不仅影响社会公德,而且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从各个方面逐渐渗透传统文化。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渗透分析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最重要交流工具,学校必须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除了上述提到的一些策略外,还需要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正确的来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让学生转变自身的理念,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让中华民族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初中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神话故事,也涉及很多文言文。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包括很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它们同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对素质教育而言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如: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等。对其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吸收和欣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语文,语文的核心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两者相辅相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单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没有起到高度的重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一些必考的文化知识点进行背诵,并没有深入的进行研究学习。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初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有所欠缺,主要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着问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大部分都体现在文言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对内容的设置非常单一,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由于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已有数年经验,对于教学内容只是按部就班,以考试为目的,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的讲授存在着欠缺,对于不在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没有进行有效的讲解,以及教师在扩展延伸部分传统文化知识时,因自身的文化专业问题,导致出现很明显的小错误,从而误导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教学方式过于落后
        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时,遇到的内容都是文言文、古诗词这样类型的知识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很难理解,要求让学生对其知识点继续背诵,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再加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还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无法完全集中,让学生觉得课堂内容很枯燥,教师应该采取创新的方式,把传统文化知识以一种非常奇特的、有趣的方式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是目前,教师还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学生依旧是坐在台下,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吸收率,完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一)引导学生写作,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写作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能力。由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写作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往往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多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推荐学生阅读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
        (二)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阅读,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指导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和精髓,同时做好传统文化传播的继承者。通过阅读作品,让学生了解传统的伦理道德、礼仪,体会传统民族性格、精神和意志品质,体会传统精英人群的“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等。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那种忧国忧民、精忠报国的传统精英人群共同的优秀品质。
        (三)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传统文化教学
        由于初中学生性格特点较为活泼,注意力不集中,对于抽象的语文知识了解能力较低,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生活当中的具体事物来进行教学方面的融合,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颗闪耀明珠,其中有众多的古诗词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进行相互关联。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古诗词当中的文化特点来进行生活方面的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有所了解,有所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了解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民族认同感,增强自身的热爱祖国之情。
        结束语
        总之,教师是传授知识解决学生心中疑惑之人,需要将传播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培育祖国的花朵,使更多的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给养。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教材知识认真备课,仔细研究和阅读教材内容,发现科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习惯;在教学中积累自身的文化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国生.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9(28):89+91.
        [2]尚亚南.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分析[J].课外语文,2019(28):151+153.
        [3]张晓红.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下),2019(09):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