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网络课程设计方法的探讨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4期   作者:邱石
[导读] 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学科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和完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奠定小学生科学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科学网络课程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凌城镇中心小学  江苏省  徐州市  221233
        摘要: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学科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和完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奠定小学生科学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科学网络课程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网络教学;课程设计方法;在线教育
       
       
引言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进行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是要将科学教学中的各种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形成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小学科学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自我监督能力缺失
        在小学科学采用网络课程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初阶段是自我学习的课前阶段。因为教师与学生并非一同在课堂中,所以,教师并不清楚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否会充满学习氛围。教师利用网络课程为学生分配课前自主学习内容,学生学习多为碎片化零散式,更多的时候需要依靠的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但由于小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够,网络环境并非纯净,容易令许多学生在学习时看视频、玩游戏等,使学生并未在网络课程中获取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二)网络课程的超文本教材弱化了学生的思维参与度
        由于网络课程中的学习资料,大多属于超文本教材,它们多是由汉字与图片加配影音材料等多种形式的组合,而形成的超文本教材或视频。电子文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纸质资料转化为灵动活泼可爱的动画,从而使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学生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便领悟到知识的内容,这严重的缺少了以往学生深入思考整合知识的过程。这类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控能力会慢慢减弱,以至于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缺少了思考的环节,这使得学生的科学思维形成受到了阻碍。
        二、网络课程设计方法探讨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
        对于线上教学,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学什么的问题。有的地市先给学生复习上学期各单元的内容,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有的则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小调查等;也有的重视“阅中学”,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科普读物。然而,这些内容在寒假作业中已有或多或少的体现。那么,在“停课不停学”的非常时期,如何开启新的教学内容呢?
        (二)选择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学习发生的基础。“探究实践”是科学课中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韦钰院士在《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一书中指出,在选择科学学习活动时应当遵循“让学生具有科学和科学探究的体验,并与当前科学和教育的理念相符”的原则。根据该原则,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需要基于当前在线教学的特征和课程目标选择科学探究活动。
        (三)合理设计
        有实现探究的有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好活动探究的方案,但设计活动方案花费时间多,从选材、确定活动的方式与方法等。科学活动中,既需要学生合作或单独设计活动方案,也需要学生体验活动过程探究科学知识,还要让他们通过反思、总结等,对理论知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同时还要兼顾个别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要科学、合理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主动探究。
        (四)注重小学科学学习过程的交流与合作
        传统的教学中,自主学习多存在于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在教室或在家中完成课前学习,因此很多时候学生的课前学习属于孤立学习,虽说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性,但是如果在学习时能够为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场所,可以促使学生引发思考,从而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条件下,使小学科学学科的学习得以实现资源共享,互相启发。
        (五)选择平台和工具
        开展小学科学网络课程教学时,选择合适的平台和工具非常重要。具体如何选择?目前有许多资源丰富、功能各异的平台(工具)支持教师开展个性化科学教学。主要有以下四大类:一是学情分析工具,如智慧学伴、智学网等;二是支持互动教学的平台,如腾讯课堂、Classin在线教室等;三是科学探究学习平台,如WISE、Phet等;四是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小学科学教学网、百研工坊等。这些平台和工具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教师需根据教学需求选用。
        三、关于网络课程教学的建设性思考
        (一)时间上宜短
        小学生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有限,教师的微课、直播时间宜控制在15min之内。例如,绍兴市越城区的微课一般是7~8min;浙江省小学“科学鱼”节目的单元微课复习大约为10min。
        (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是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反馈。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激励作用,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对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变革过去单一的成绩评价模式,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展开过程性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其鼓励和表扬,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指明改正和努力的方向。此外,教师还需要增加学生、小组成员等多个评价主体,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进而充分优化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方式上宜趣
        线上教学,本身就强调自觉性、主动性,若没有趣味性、直观性、生动性,则小学生是很难坚持听课的。对于时下的小学生来说,微课学习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教师应把微课做得有趣一些,少一些静态的枯燥文本。据笔者了解,杭州市的教师把微课分成多个片断,辅以导学单,采用闯关进阶式学习方式,也就是必须先学完前面的内容,才能看后面的,增加了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和实践性。如此一来,学生要完成本课的作业,就必须一步一步认真学完才行。如此一关关地闯,学生就有了挑战性、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哪位学生卡在了哪道题目上,哪个知识点没有弄懂,教师一目了然。
        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进行科学课程在线教学,不仅为疫情之下开展教学活动开辟新途径,而且为今后的科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仲毓.浅析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课的深度融合[J].新课程研究,2019(30):80-82.
        [2]沈学杰.小学科学教学中网络课程资源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01):167-168.
        [3]孟宪萍.计算机网络在小学化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浅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3):12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