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让空间观念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自然发生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4期   作者:徐小霞
[导读] 空间是一种物质存在的形式,主要通过长宽高表现出来,它与人类的生存居住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好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对我们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小学阶段的学生空间观念正处于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性阶段,对此,如何通过深度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让学生自然形成空间观念,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重庆市两江新区康庄美地小学校  重庆市  401123
        摘要:空间是一种物质存在的形式,主要通过长宽高表现出来,它与人类的生存居住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好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对我们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小学阶段的学生空间观念正处于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性阶段,对此,如何通过深度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让学生自然形成空间观念,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深度教学 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开展有关教学,通过有效策略的运用,让空间观念培养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教师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从实际生活感受空间概念
        空间观念在小学阶段数学的体现就是有关于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的内容,能力表现在于能够实现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具体的空间图形,图形到具体实物之间的双向转化,同时能够根据条件来制作空间模型,分解出空间模型等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具象思维阶段,所以往往比较难以想象出空间方面的模型,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比较接近学生实际生活中物体,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空间概念。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下册长方形面积的知识时,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需要让同学们认识长方形,可以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体来举例子或者展示,引导学生对长方形有一个比较初步清晰的认识,理解长方形的概念。拿一块长方形的橡皮、学生的课桌面、课本、作业本、窗户玻璃等学生能够经常看见好接触的物体来展示,让学生知道有关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长方形的东西,如家里的液晶电视机屏幕、长方形的地板、全身镜等,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这类图形的特点,初步归纳理解空间的概念,同时为今后有关空间图形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和物体的展示,能够让学生对物体有一个直观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对三维世界三维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的感知,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的兴趣,培养空间的概念。同时在生活中空间知识的体现非常多,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动态模型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是当今时代教学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多媒体数学教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上可以节约教学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所教所学内容的感知,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教材中比较抽象的东西通过动态演示出来,协助教师教学。
        如在教学有关圆、球方面的知识时,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圆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教师的画画技术,但是教师制作PPT课件或者课前准备了动态模型,在球体模型的展示中就能够非常形象生动让学生观察有关于球体的知识。还有圆的弧长、圆的半径、圆的面积等知识授课时,通过动态切割或者补足演示图形,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动态模型,对空间概念有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通过多媒体动态教学。教师在画圆和球时也可以直接用电脑描绘,之后还可以在弧形弧长的地方利用特效进行加强,刺激学生感官,不需要过多言语就可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空间图形,培养空间观念。
        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知识时,利用多媒体教训技术手段,给学生展示生动具体的空间动态图形和模型,从具体的直观的物体感受出发,获得比较清晰深刻的表象感知,再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逐步把几何图形的空间模型抽象想象出来,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直观操作对于空间概念和空间观念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一里路”、“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空间观念的形成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空间模型制作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稳定性质知识,教师拿了三角形模型让学生拉长,可是学生根本无法拉长,让学生真正的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还有学习圆柱的时候,除了动态教学和实际物体演示,教师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学习在纸上画出圆柱的立体模型,然后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去制作一个圆柱体的模型。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完有关的图形知识之后,都可以开展拼一拼的图形模型游戏,让学生实践操作拼出所学图形或者发挥想象力去拼成所学所想的组合图形等。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还需要通过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学生们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共同作用于空间模型制作中,有利于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度开展数学课堂教学,通过具象引导学生的抽象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空间概念和培养空间观念,同时开展实践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中逐渐建立空间观念,提高空间观念的能力,让学生自然地构建起空间观念的桥梁。
        参考文献:
        [1]石国利.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J].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08).
        [2]林革.影响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都心理特点和对策[J].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07).
        [3]于海波,李淑娜.小学生数学几何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