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及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4期   作者:安晓瑞
[导读] 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课题在环境建设、资源建构、教材、教育中尤为突出,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真正价值,为了有效地在信息化领域整合信息技术和知识、解决问题,为了建成教育信息化体制,在信息实践活动场所中设计培养信息技术新教材,完善教育信息化评价、监督体制,充实、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建设教师的教学创意中,为了鼓励支持有效的教育创造,随时可以重组学科教学系统,设计中小学教材内容,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信息
武汉市洪山实验外国语学校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课题在环境建设、资源建构、教材、教育中尤为突出,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真正价值,为了有效地在信息化领域整合信息技术和知识、解决问题,为了建成教育信息化体制,在信息实践活动场所中设计培养信息技术新教材,完善教育信息化评价、监督体制,充实、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建设教师的教学创意中,为了鼓励支持有效的教育创造,随时可以重组学科教学系统,设计中小学教材内容,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信息建设,注意人道主义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构建,注重教师信息基础的教育设计能力,建立长期有效的信息化的教育支持服务系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教育
       
       
一、引言
        中国小学中等教育信息化在20多年的普及后迎来了转型期,主要体现在以校园网络和资源为基础的日常教育活动和管理应用中,中小学也逐步普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但当笔者深入湖南省部分城乡中小学进行调研后发现,部分小学和初中取得了巨大成果,教育信息化完成度比较高,但是也存在着问题,主要原因是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主体和主体的信息素养远远落后于实际需求,尤其是对教育信息的意义、目的、内容的理解存在模糊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构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途径和内容。
        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追求技术时尚
        现在很多学校在教育信息投入和产出之间、费用和收益之间以及设备的早期收入中较少的考虑维护的总成本和应用效果,甚至较少的考虑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失误,而作为环境硬件和平台建设的标准,一方面利用先进技术和强大功能,片面追求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在商家广告的鼓动下,视听教育能力强的部门在没有彻底调查基层水平的实际需求的情况下,进行共同调拨的统一分配,设备长期保管不充分、严重废弃闲置现象等问题很多,但是学校设施和应用平台是很多的,大部分情况下,只使用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二)信息化教育资源重复建设
        教育资源的构建和高效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中心,目前我国学校信息基础的教育资源库存在低水平的重复现象,对数字资源有良好影响的少之又少,在建立小学中等教育信息资源基础上存在几个问题:
        首先,基于信息的教育资源构建背后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解之间存在着错误,很多人都将教育信息化理解为多媒体软件的数字教材,“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育”和程序教育时代的产物,其背后心理学的理论是强调程序与小步子的行动主义,它是基于中心的教育概念的发展,它是违背了现代教育的理念而实行的,也是现在中国大多数小学和中学的教育观念。资源都是结合新的课程内容、传统教育设计理念和现代技术的结果,这些资源背后有设计理念,不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教育和学习的支持而无视,优秀的网络课程没有实际内容,点击率一年也就只有十几个人。
        其次,要评价教师的教育软件和培训水平,常常比起教学设计,更多的是重视技术含量,让教师承担的技术难度将阻碍教学对象和教学时间的有效提升,从而影响了教师的形象。因此只有一个或多个信息技术教师在一所资源开发的学校,其他教师只使用这些资源的情况,将严重地阻碍教学设计、开发和应用。


        第三,由于建模、建设和包装的缺陷,大多数以资源为基础的软件都非常庞大、完整而封闭,教师无法依据自己的个性来进行教学的设计,无法重构、修改和共享。
        (三)教材是软件的说明书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材中,90%是计算机教材和计算机技术,教材就像一本软件的使用说明书,重视工具操作但是轻视时间应用,甚至不注重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一两节的内容中阐述了人文与素养,平均每本教材中只有不到十页与人文有关,从这些教材安排中就可以看出,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材,还远远达不到强化信息道德、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的信息社会公民目标。
        现金的信息技术老师大多不是专业出身,没有经验,都沿着传统学科的课程教学安排来进行,主要教授的是工具的操作,所以没有办法展现出信息技术在生活与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魅力,因此,信息技术课变得枯燥无味,原本生动有趣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反而抑制了学生利用信息化创新的想法。
        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对策
        第一,针对初等中等教育教育的教育信息化现状,从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前景到计划、运营、战略、资源、设备等现有开发阶段的成果和发展,为了确保教育信息实施的最终目标,教师根据实施目的,综合性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计划和标准的教育信息化实施和运用,为了避免实施方针的损失,要分别应对一定时间、特定情况和特定责任设置管理者。
        第二,统一教育信息的概念,成为实现教育信息的重要前提,即使所有的准备都做好了,理解概念不够也不行,而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综合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和深入掌握其本质并掌握其作用是首要的。明确地确认教育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目标,使初等中等教育负责人和教育工作者和培训学生的最终目标一致,使所有地区的管理者都能给予适当的注意,最终能够理解教育信息的概念,掌握典型的示范学校,在信息基础的教育实践中,为教育者提供真实的经验,为教育者提供实践、计划和目的,并根据目标进行培训。
        第三,小学中等教育信息管理者的信息领导力。从小学、初高中的信息管理者的领导力中可以看到与现有研究相似的调查结果。95.9%的学校以专业人力带动着学校信息基础的建设,其中,信息技术管理和应用的专业能力不过33%,在信息基础上,负责业务的领导36.1%在以信息为基础的建设中做得不好。于是需要强化小学中等教育情报管理者的信息指导能力。为了构建教育信息化和推进,“半路出家”的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和概念不可取,所有领域的教师都应该由管理者直接动手来决定其实施和管理效果,在这个水平上,应将初级教育信息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和领导力标准化,为加强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综合教育信息化目前的发展,不仅要理解,还要深入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垂直和水平发展,结合新媒体和新技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教育为核心。
        结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发过程中,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这一阶段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概念、意识、计划、资源、硬件、教师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为中心,积极的展望对策。目前,信息发展阶段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教育信息的实施据点。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DB/OL],2014-01-17.
        [2]张杰,赵江.北京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J].中国教师报,2002-12-25(A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