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地理课堂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4期   作者:赵永龙
[导读]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当前的教育目标正在创新与改变,摒弃以往应试教育分数决定一切的评价模式,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以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深化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强调自主学习、实践学习、发展学习等的重要性,为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改变教学思想、打造全新的课堂。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之下开展高效课堂的策略。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六中学  贵州省  毕节市  553100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当前的教育目标正在创新与改变,摒弃以往应试教育分数决定一切的评价模式,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以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深化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强调自主学习、实践学习、发展学习等的重要性,为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改变教学思想、打造全新的课堂。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之下开展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堂;研究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层面,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学科素质,助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形成以地理眼光看世界的本领;在教学层面,培养学科素养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教学方向,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创新课堂模式,解放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创设和谐课堂,加深师生关系。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与地理环境和谐共处的人地协调观、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综合思维、具备对地理区域的认知理念并能解决实际中的矛盾关系、能够参与自主调查研究的地理实践力。通过培养上述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精准地掌握知识,为今后的研究与实践打好基础。
        1.高中地理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的现状
        1.1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却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的要求与学科素养培养目标的推动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统筹能力、知识资源的整合统筹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想象、创新能力,还要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虽然转变了教学理念,却还没是没有及时做到教学方法的更新,师生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过分追求理论教学与知识记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核心素养的潜移默化熏陶,从而造成了大部分高中学生缺乏地理学科素养,教师教学效率不高。
        1.2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与兴趣
        当前,高中生课业繁重,同时学习多门学科,缺乏知识间的串联与互通,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这种背景之下,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盲目追求一时的效率而放弃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让自己机械化地学习,以识记为目标进行学习,缺乏学科探索与研究精神,教材上有什么就学什么,缺乏发散思维,不利于开放性与学科眼光的形成,缺乏学习主动性与自主性。同时,由于学生没有受到正确的教育引导,导致他们在地理学科的学习当中难以形成个性化的原创学习方法,进而没有养成适合学生本身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思维,最终使培养学科素养的终极目标难以实现。
        2.有效培养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2.1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为了促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地理在教学时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的认知结构,以期在传授教材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更深刻讲解传授地理的学科内涵与规律,让学生以掌握地理的普遍规律为基础,来激发记忆,巩固知识的学习效果,并不断提升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时,教师鼓励学生课下自主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查询了解“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兴趣与好奇心理搜索其他相关知识,进行相关的理论调查,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让学生形成水循环的知识体系,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量。在正式课堂上,学生学起来就会变得轻松,同时,通过这种趣味性的预习,学生会带着问题进行听讲,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对培养核心素养具有重大意义。
        2.2创建地理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课堂应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清晰明了,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与主动学习发挥学习的最大效率,不仅丰富学科知识,还能增长见识、发展地理眼光、开拓地理视野,同时,结合地理学科素养对地理环境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实施的改进策略。
        例如,在学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时,教师要注意课堂上的引导,让学生辩证地去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又对环境会造成破坏的实际,从区域的位置、工业化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因果的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证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同城市化与经济化之间的并存。让学生树立起专业的学科思想,从学科本质出发,建立起逻辑缜密、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2.3促进思维能力培养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由思维能力向学科眼光再向解决问题方向发展,通过构建多样化、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强化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与利用。
        例如,在教学“南水北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前因后果以及科学家的创新思路等内容寻找合适的记录片进行播放。让学生对南水北调工程产生全面清晰的认识,从而引发他们对地理学的热爱,通过这样巨大的工程,可以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的问题,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意义,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及求知欲望,培养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意识,以实践为目的进行学科学习。
        2.4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创建和谐自由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充满自信,能够大胆质疑,勇敢提问,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以对错为判断学生的依据,而是将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掌握学科素养、在思考过程中是否加入学科眼光作为评价依据,对学生进行鼓励。此外,为了增强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上可以广泛开展小组交流合作,让学生之间经过讨论研究,产生思维碰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与改善,从而不断通过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高中地理要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主要教学目的,通过优化课堂的教学方法、创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学科眼光的培养,为今后成为研究性、思维性、实践性的地理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万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对话教学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9):0020-0020.
        [2]张正邦.新高考形式下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再认识[J].成功:教育,2018,000(017):P.28-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