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4期   作者:赵兴琼
[导读] 学校实施素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智力教育、体质教育、审美教育及劳动教育等各个方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一所学校幽雅宁静的学习环境、奋发向上的学习风气、互帮互助的同学友情、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这就是德育的成效。在当前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人才的方面的竞争。所以,教育部门应当中小学开始抓起,全面地提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复兴镇梅子完小  贵州省  铜仁市  565211
        摘要:学校实施素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智力教育、体质教育、审美教育及劳动教育等各个方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一所学校幽雅宁静的学习环境、奋发向上的学习风气、互帮互助的同学友情、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这就是德育的成效。在当前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人才的方面的竞争。所以,教育部门应当中小学开始抓起,全面地提升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祖国的花朵,对于他们的素质教育更要重视。在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各项素质当中,他们的德育教育素质尤为重要。在小学阶段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有利于学校塑造一批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更有利于为学生以后的成长以及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校园文化;小学德育;实践体会
       
       
引言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更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为学生的行为思想做出指引,激发学生潜在的自我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小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媒介,能使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学校学习氛围、办学理念的重要传承。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价值观的导向功能
        积极的校园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正面的引导,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校园文化属于长期发展衍变而来的,这其中就包含整个校园人对多重事物的意识理念,学生在这种思维理念的熏陶下,价值观会跟随校园文化形成而发生转变。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多重思想价值观念走入人们的视野,其中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学生的思想价值会在此时产生冲击,影响他们三观的建立。而在校园中,无论外界的思想观念如何繁杂与混乱,校园文化中积极向上的理念都会占据主导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成为受益者,使学生的价值观念一点一滴地形成,促进学生三观的树立。校园文化并不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它是以包容自由状态出现,只要是正确的、积极的思维观念,都会纳入校园文化之中。
        (二)情感熏陶功能
        知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在教育中熏陶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某种思想和的深层次认识对一个人内心有触动,则这个人会对思想有非常全面的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让学生有着更为积极、健康的思想,让其对生活、学校以家庭充满热爱之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是深层次、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德育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要重视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小学德育教育新模式构建,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三)行为规范指引功能
        依据常规情况,学生行为指引工作是通过校规、行为规范等制度指引实现的,但校规、行为规范等内容多是对学生外在的约束,它具备的管理性并不强,若学生存在一定的不规范行为,没有监督者在旁监管,无法有效约束学生,让行为规范成为了口号。而校园文化的出现,有效改进了这一内容的出现,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方式,在隐性的约束着学生的行为规划,使学生思想观念在其脑海中不断生成、确认,为学生行的为规范作出指引,让学生清楚地认知到什么行为可以做,什么行为不可以做,从思想范围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指引。

校园文化是无形的,是以一种积极的力量,有效指引师生的行为理念。同时,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又有着相互的关联性,无论是教育工作、行为规范,还是校风的形成等内容都从属于德育教育范畴,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为校园文化进行广泛的发扬与传承,为提高师生的思想行为作出指引。可以说,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德育教育的保证,是构建科学民主观念的章程,通过它的指引更好的规范师生的行为,为凝聚力量、统一思想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要重视塑造校园人文环境
        小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校园环境,要重视强调有纪律、积极向上的良好校风。小学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以培养职业精神为目的研讨、征文活动,可以借助实践实习模拟活动让学生提前体验职业氛围、感受职业精神,学校还要重视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了解职业精神及作为职业人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而有意识地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二)确立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师生的行为规范作出指引
        校园文化是带有引导性的,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校园中的每个人。同时,校园文化又具有特殊性,它可以有效引导所有校园人形成正确的三观。基于人又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人的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最直观的表现。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师生间的关系,通过确立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师生行为规范提出积极的引导方案,引导师生构建团结和谐统一的和睦关系,成为师生行为规范的指引能量。教师在校园文化的指引下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了解自身在校园中扮演的角色,既是受教育者又是社会发展的开拓者,通过与教师及其他学生的互动,实现沟通与交流,从而更加尊重教师,愿意在学习过程中激发自身与教学内容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塑造自身的思想及行为,发挥创造力,完善自我行为规范的指引工作。
        (三)要重视制度文化建设
        好的品质的形成需要环境的烘托、学校校风的正确引导,还需要规范的规章管理制度的约束。小学学校的生源质量相对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学生素质水平不一,要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强调制度文化建设以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建设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材。小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优秀小学院校或本科院校的管理制度,吸收企业管理制度的先进之处,建立健全校园管理制度,以引导学生发展。
        结束语
        总之,要重视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小学德育教育新模式的探究,在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德育教育的发展,并以德育教育为目标,明确小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原则及方式,以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段萌萌,马岳勇,庞瑜.校园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视化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8,37(05):48-53.
        [2]刘绪坤.校园文化建设对德育工作的影响之研究与实践[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十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286-292.
        [3]姚一凡.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能[J].文教资料,2018(22):12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