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批评课程期中测试——以柯汶利导演的作品《误杀》为例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4期   作者:毛文豪
[导读]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四川省  成都市  611731
       
       
故事梗概
        这部犯罪嫌疑的影视作品讲述了一名开设网络公司为生的小老板李维杰,自己的大女儿被督察长的儿子强暴,但因反抗过程中将其误杀,由于曾见识过督察长滥用暴力,于是知道法律无用,便开始通过自己观看上千部影片的阅历与警方展开殊死一搏的较量。在这部影片中,表面上通过讲述了主角李维杰通过自己的阅历积累一步一步保护自己的家人,以免其受到伤害,但实际上还反映了人性的险恶和社会的黑暗。大女儿第一次参加夏令营活动便惨遭毒手,让人不禁反思这个社会的危险与黑暗,而在李维杰将督察长的儿子埋入地下的时,通过之后棺材上的抓痕可以表明,当时的李维杰似乎听到了棺材中的响声,但出于人性以及自身安危考虑,他选择了牺牲这条罪恶的生命来换取一个保护全家的机会。
        影视美学批评方法的解读
        在这部影视作品中,主角李维杰表面上是一个大大咧咧,爱管闲事,十分吝啬的网络公司小老板,但实际上他是一位乐于助人,注重细节,疼爱女儿的好父亲。而表面看上去大公无私,正义凛然的督察长实际却是滥用私刑,过分溺爱孩子,当督察长得知自己儿子所犯下的罪行时,她选择用职权将其压下去,并且一度准备摧毁证据,在督察长得知李维杰与自己儿子的线索时,更是不惜在警局使用武力,从而对李维杰一家进行严刑逼供,但也正是由于督察长的滥用职权,而被邻居广而告之,在影片的结尾,督察长遭到了撤职,其丈夫也未能如愿当上市长,这十分符合影视美学的精神,实现了人们对于生活以及现实的理想,充分体现出滥用职权,恶有恶报的情况,这样的美学精神,与人的生存和生命息息相关,从而引发我们对电影艺术的思索,从而让我们展开对于人生以及世界的感悟。
        影视文化批评方法的解读
        这部影片反映了英雄主义这一时代社会核心价值观,通过李维杰与督察长的一步步心理博弈以及最后的成功,塑造了李维杰这一英雄形象。在这部影视作品中反映出中国传统的文化以及传统,极力的赞美了李维杰的美好品格,在各个方面做到极致的细节,并且爱护子女和妻子,宁愿自己承担一切的罪责也不愿让妻女受到伤害,同时也抨击了待选的市长以及督察长的丑恶,不仅包容孩子犯罪,而且滥用私权,强行逼供。

并且这部影片反映了人道主义情怀,从一个网络公司小老板的角度让我们重新思考人性,在李维杰遭到督察长的报复时,街坊邻居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人情,由于李维杰对街坊的日常帮助,使得在他有难时,大家都来帮助他,从而引发我们的反思。事实上,导演对结局在前面早有暗示。片中那个会敲响钟声的金色建筑物为“佛统塔”,它被反复提及,从一开始李维杰的跪拜,平平和同学经过,再到最后李维杰和拉韫夫妇的会面。它有着有趣的来历,公元九世纪上叶,一位王储拍耶功王生下了一个儿子拍耶攀,却被预期其成年后会弑父。拍耶功王随即下令杀掉他。然而王妃于心不忍,便将拍耶攀带出城外,带给老妇抚养,并在成年后被送给一位城主做养子。拍耶功王得知后,率兵前来攻打,拍耶攀随即与其格斗,并将其杀死。之后才得知是自己生父,痛苦不已的拍耶攀为了赎罪,这才修建了“佛统塔”。李维杰一家所犯下的搞错,和拍耶攀一样。都是对方先有的恶念,和谋害自己的念头,为了自保才不得已反抗。但同时,却也都选择了“赎罪”。并且在最后李维杰坦白罪行之后大金塔的“忏悔之声”响起,也证明着李维杰真实的放下了仇恨。片中李维杰为僧人布施了两次,一次是开头,一次是埋尸后,第二次被拒绝了,也暗示了其有罪的身份。这个看似不大重要的部分,实际是对全片情节的重大隐喻。羊作为重要的意象在电影中反复出现过多次。而在《圣经》中,羊是被作为祭品看待,代表着纯洁,约翰福音1:29中更有这么一句“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而在电影里羊也多次出现。在李维杰下班的路上时看着他,代表的是审判者;在湖边看到李维杰抛车,代表是凝视罪孽的见证者;被警察打死,代替他受罪,是替罪羊,替罪者;开棺验尸,羊死了,无罪性遭到毁灭,也映射了男主的罪孽;此外羊还出现在了平平的课堂里,之后又在李维杰坦白罪孽之后出现,这时的羊才真正代表了“除去了罪孽的”纯洁的象征。同时电影中的羊还有另一重所指,即为“愚民”,电影中老师曾说“羊的视力不好,很容易被吃掉”,而电影的英文片名则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这句英文同样出自《圣经》,原文是这样的:米该雅说,我看见以色列众民散在山上,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后来这句话被意为“乌合之众”,而电影中最后的暴乱恰恰是最好诠释这个词的行为。不得不说,柯汶利导演的确非常严谨,片中的许多情节,在前面都要相呼应的地方。比如最开场李维杰勾画的“电影剧情”中,他最后闷死在棺材中;而在现实中,素察便是被活埋致死。而在电影最后的彩蛋中,入狱的李维杰又再度与开头产生了场景的呼应,也许李维杰会进行逃狱,但这次的结果会是什么呢?片中还有许多暗示性的细节:平平在被侵犯之后回家,早餐时对母亲递来的果汁表示拒绝,暗示了她在夏令营中被果汁下药;同时对父亲的触碰格外敏感,也暗示了被人性侵后对男性的不信任。另外在观看拳击赛时,李维杰向旁人解释,人遭到重击后可能因为“吞舌”而窒息昏迷,这也为后来素察的苏醒埋下了伏笔。同时在小女儿用叉子划桌面的时候,李维杰立即制止,也是因为他想起棺材中素察留下的抓痕,受到了心理折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