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房屋建筑的出现满足了很多人在城市购房的愿望,同时给开发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基于此文章结合高层房屋建筑“高、深、大、长”的四个施工特点,从混凝土、钢筋、变形缝应用等方面分析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旨在提高建筑质量。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变形缝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高层建筑主要是为解决我国城市用地问题,助力人群聚集的同时,能够集中行业,助力我国经济发展。
2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特点
首先,高度和层数是建筑的根本性结构,必须经过严谨的设计和精密的计算,且在难度和复杂程度上,与矮层建筑不在一个量级,其中任何环节出现差错,建筑的整体质量势必受到严重影响。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对所有机械设备的操作必须精准,尤其是运用塔吊搬运物料时,很容易因为建筑过高导致出现视觉盲区,如果沟通不到位,很可能出现设备与楼体碰撞等事故,甚至还会对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一旦出现大风、沙尘等恶劣天气,高空作业面临的困难会继续增加。其次,建筑材料本身重量较大,在动辄20~30层的高层建筑中被大量使用,会使建筑的整体重量达到极高的界限,而实际占用的面积却非常小,根据重力和承载面积的力学原理计算可知,高层建筑的地基承受的负荷量(压强)非常大。基于此,设计人员应该对高层建筑基坑内受力基础予以重点关注,反复测算建筑上部的负荷以及地基承载力,务必保证相关数据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安全和长期稳定。最后,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规模大、周期长。施工的流程包括地基、基础、土石方开挖与回填、地下防水、模板安装与拆除、钢筋加工与安装、混凝土浇筑、砖墙砌筑、水泥砂浆抹灰、内外墙面砖粘贴、屋面防水与隔热等。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特点,上层和下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很可能存在差异。当空气中的湿度无法保持在正常范围时,混凝土的保养工作愈发艰难,因此需要尽最大努力将这一干扰因素排除并科学安排养护周期。高层建筑的工程量较大,消耗的混凝土数量巨大,运送时间的增加也会导致整体工期延长。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对地基的承受能力进行周期性监控,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3 高层住宅房建施工中相应控制技术
3.1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在施工中为了提升建筑施工安全性,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要根据要求进行施工作业保护处理。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可以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空间,避免建筑结构受到损坏。通过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可以充分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施工中利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可以使高层建设的外墙地下结构获得长时间的保护。在施工中要做好施工细节管理,保障每个环节中的混凝土均符合规范的要求,然后才可以的施工作业。在施工中要做好头盘水泥的清洗处理,为了避免在施工中受到蒸汽等问题的干扰与影响,专业人员要进行施工监督,基于现场的具体状况制订符合需求的防水作业方案,根据施工要求全面落实各项施工作业内容。
3.2 抗震技术
如果发生地震,高层建筑危险系数会更高,因此一定要做好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这直接关系到人民和国家财产安全。高层建筑采用抗震技术有以下几处要点需注意:①先要当地环境进行勘测并分析历史资料了解该区域地震发生情况,再进行设计高层建筑建筑的设计工作,一定要结合项目附近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作为抗震设计的数据支撑。②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要尽可能将各项建筑结构中的数据详细列出,尤其要提供高精准度的长宽高。③应根据需求对连续梁的刚度进行科学降低,保证连续梁具备较强的塑性,进一步保证柔软度达到可以提升抗震度的标准。④墙体要逐步实现变形,过度变形会破坏剪力墙。水平力对剪力墙的影响令其产生较强的刚度,因内力作用,造成连续梁截面标准数值超过规定水平。
⑤在处理抗震墙体比较长的问题时,可以科学利用洞孔并设计弱连续梁,对墙体实行科学划分,每超过2.5m时就要严格掌控各墙段宽高比例。在针对高层建筑设计抗震技术时,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要对现场土地进行勘测,并根据土壤类别等数据制定相应的检测表格,为抗震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3.3 高层房屋建筑变形缝应用技术
高层房屋建筑中由于自身重量较大,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可能出现地基沉降等现象,为了避免房屋被破坏,需要在一些特殊的受力敏感及接合部位设置变形缝,在产生附加压力时,为房屋结构进行“自我调整”留足缓冲空间。通常情况下,变形缝的宽度应该不小于70mm,最大缝宽不超过100mm。根据针对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伸缩缝。防止气温变化之下由于热胀冷缩原理导致建筑结构遭到破坏;第二,沉降缝。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而设置的垂直缝;第三,防震缝。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个形体简单、且结构刚度均匀分布的独立部分,能够减轻板块运动导致的房屋结构触碰,进而保证建筑安全。
3.4 混凝土设计
当前社会中,大部分的城市高层建筑作为写字楼或办公场所,在整体设计过程中,必须就空调、消防、供水等环节开展全面考量。在安装机电设备阶段,针对其安装位置,要考虑其特殊性,做好安装位置预留,为安装提供便捷。设计单位要综合考虑这些问题,分析梁体数据与开孔数据,保障建筑稳定性。针对钢筋开孔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对开孔位置与施工方案设计有科学的依据。单位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现阶段的施工方式,对比选择,保障施工合理性,提升建筑强度与稳定性。除此之外,还要计算建筑整体受力,分析数据以保障建筑稳定性与安全性。
3.5 沉降观测技术
为了确保高层住宅房屋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可以应用沉降观测技术。积极引进高科技,如沉降观测设备,可以有效对建筑在施工过程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与分类整理,以此保障高层房屋建筑整体的安全与质量。设定完整的施工计划方案,通过对线路和网络的观测进行有效统一,以便于可以对整体的控制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定,最终才能选择正确的沉降点。在房屋建设的转折点,实施全方位的数据监控,及时的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修复,确保居民可以得到正常的使用。高层住宅楼的结构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变形检测,确保建筑不会出现裂缝以及坍塌问题。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建设技术,许多高层住宅建筑会设置水准控制网,通过在基坑的周围设置水准点,可以对建筑的整体水平进行准度的测量。
4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高层住宅建筑已经成为了未来的普遍趋势,为了有效解决住房的问题,缓解城市人口过多的现状,需要合理的对土地资源进行配置。积极引进现代科技技术,有效提升高层住宅整体的质量和安全,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推动高层住宅建设行业整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季明鑫.高层住宅中的房建施工技术特点分析[J].山西建筑,2018,44(29):110-112.
[2] 程秋明.超高层住宅房建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8(17):72-73.
[3] 柯建.高层住宅中的房建施工技术特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6):26.
[4] 鄢志.高层住宅房建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分析[J].四川建材,2018,44(08):83-84.
[5] 王伟强.基于高层住宅的房建施工技术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8(03):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