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轨道车是铁路工务段基层的生产单元,在工务段各项生产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铁路工务段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为了有效地防范铁路工务段安全风险,铁路部门需要加大轨道车运用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出轨道车运用管理体系的作用,实现轨道车管理、作业和设备的标准化,为轨道车运行的安全性提供支持。
关键词:铁路;工务轨道车;运用管理
轨道车管理是铁路工务安全管理的重点,随着轨道车数量的持续增加,司乘人员严重不足、司乘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设备检修能力较低、检修设备设施不全、异地管理困难等问题大量存在,如何解决以上的具体问题是一个充满挑战过程。而保证轨道车运用安全却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需要段、车间和班组立足实际,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创新效果明显的管理经验,进一步开创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概述
随着铁路的发展,轨道车在工务段、供电段被广泛用于运送及回收线路维修用的大型材料、机具、人员并配合线路或接触网的维修施工,《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重型轨道车在铁路线路上运行按列车办理,可见轨道车安全的重要性不亚于运营的客车和货车。随着轨道车的大量应用,轨道车发生行车事故的案例也越来越多,该段轨道车在站间区间卸钢轨作业时,违反规定,边走边卸,没有完全卸下车的钢轨一端将该轨道车牵引的第一位平板车顶起,致使一个轮对脱轨,经过约3 h才完成起复,由于司机将进站信号机的红灯误认为是黄灯,以约60 km/h的速度冒进关闭的进站信号机,经过进站道岔侧向位置时,由于速度过高,致使该轨道车牵引的捣固机发生侧翻,造成行车中断6 h。以上轨道车事故只是全路众多轨道车事故中,其发生绝非偶然,通过工务段轨道车运用管理的调研,发现其中存在众多的问题和事故隐患。
二、铁路工务轨道车运用管理问题
1、安全卡控能力有待增强。第一,轨道车内生产生活设施管理不够规范;第二,存在司乘人员违章违纪问题,未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作业;第三,现有的 GYK、视频、绕车检查设备、录音笔和对讲机等安保设施未得到有效应用,相关管理人员未完成量化指标;第四,考核奖励制度有待完善,还未体现出多劳多得;第五,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管理人员未及时进行现场指导。例如,某铁路工务段共出现 106 件违章违纪行为,其中,GYK 分析 45 件,工务段管理层面检查 34 件、车间管理层面检查 25 件。其主要原因是车间对标准化管理要求比较严格,而工务段相关部门下现场检查次数比较多,这就需要加大考核力度,减少各项问题的出现,不断量化指标完成标准化作业。
2、职工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首先,司机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铁路段司机普遍是铁道工程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是专业的机务初审,往往是在铁路总公司培训考试后持证上岗的,这些人员的业务素质还不够,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现场实践才可以胜任岗位要求,其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还有待增强。其次,培训质量不高。铁路工务段行车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很少开展针对司机的安全培训活动。最后,司乘人员工学关系比较紧张,日常学习时间不固定,严重影响着学习培训的效果。
3、应急管理工作不到位。在铁路工务轨道车运用管理过程中,受管理不到位、设备检查检修、操作不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出现故障,威胁着铁路运输的稳定性。目前,很多工务段往往是进行简单预案、流程考试,应急设备不完善、准备工作不充分,一些工务段虽然组织了项目演练,但未按照实际预案进行,未根据车辆脱线、大部件故障、行车设备故障、火灾应急等流程进行,无法实现应急演练的预期目标。
三、铁路工务轨道车运用管理问题的对策
1、管理机制。轨道车在工务段并非一线工种,由于轨道车主要用来运输和回收线路维修所需的钢轨、轨枕等大型材料,因此,工务段轨道车划归材料科管理,轨道车车队队长受材料科科长领导。而材料科长并不懂行车,这样就带来了外行指挥内行的问题。尤其当材料科长有显著家长制作风时,外行指挥内行带来的负面效应和安全隐患更大。工务段安全科作为安全监督职能部门,因缺乏行车相关知识,对轨道车作业违章的监督不到位。整改措施:在安全科设立轨道车管理专员,由有机车驾驶专业系统学习经历、有多年机车驾驶工作经验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轨道车管理专员全面负责本单位轨道车的日常工作管理。轨道车队队长配合轨道车管理专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材料科科长不再参与轨道车的管理工作。
2、组建检修机构。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知识和精细管理方法,为实现管理成本最低化的目标,工务段一是将专业检修人员送到专业生产厂家进行6个月的设备工作原理和实际组装调试学习;二是跟班学习轨道车实际驾驶不少于3个月,了解掌握车辆操作流程和要领;三是段筹措资金配齐配全检修工具、检测设备、检修设施等;四是建立检修奖励机制,激发检修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用2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设备立项、运行、检修、保养、大修和拆除档案,施行主要配件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培养一支业务较强的专业检修队伍,达到降低检修费用、缩短检修时间、提高检修质量的目的。
3、业务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除了每年一次路局组织的轨道车司机集中培训学习以外,轨道车队几乎不组织集中的业务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而路局组织的业务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班时间和效果有限,除了这次培训以外,轨道车队不组织任何业务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或安全技能的演练。培训时间匮乏必然带来业务能力及安全技能的生疏,给行车安全带来重大隐患。整改措施:每个月全车队进行一次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可以单月进行理论考试,双月进行实践技能考试,交替进行。实践技能考试可以以乘务组为单位进行,重点考察轨道车故障排除技能、轨道车脱轨救援起复技能、防护备品的使用方法、轨道车日常检修技能等内容。由安全科组织考试,并建立打分标准。考试成绩与当月工资收入挂钩,根据考试成绩对当月收入进行一定的奖励和惩罚。
4、提高应急能力。运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双代号网络图管理应急流程,提高应急效率。一是由段主管领导组织相关科室管理人员分析研判应急项点,目前梳理的有轨道车脱线事故、大部件断裂故障、作业机构故障、设备侵限损坏行车设备事故、冬季燃油结蜡故障、制动系统失效故障、行车监控设备故障、发生火灾事故、发生防溜事故和司乘人员伤害等项点;二是主管人员按项点修订应急预案和流程,明确人员职责,完成项目时间要求;三是储备齐全应急机具,明确日常管理责任人;四是车间每月必须按流程进行演练,总结分析亮点和不足,不断完善方案和流程,缩短应急时间,提高应急效率,整体提高作业人员应急能力,同时检测应急机具,修复故障设备,补充不足料具;五是段每季度组织的应急比赛对前3名进行物质奖励,激发作业人员对应急工作的积极性,并不断总结完善预案和流程,提高段应急整体能力。同时,结合故障和事故,深度分析管理层和执行层面存在的管理问题,完善轨道车管理制度。
总之,轨道车管理是铁路工务段安全管理的关键,在轨道车数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存在司乘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设备检修能力低、检修设备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铁路工务段需要根据段、车辆和班组的实际情况,探索总结创新管理经验,为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许建明.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趋势及展望[J].中国铁路,2019(11):5-8.
[2] 肖增斌,王晓刚.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行业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铁路,2017(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