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工程建设的规模里程比较长,周边环境复杂,增加了其设计的难度,尤其是伴随着公路工程等级与建设要求的提升,加强其科学设计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立足于公路设计现状,重点对常见的交通安全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路设计;交通安全;因素
1 公路设计中常见的交通安全因素
1.1平面线形因素
在公路工程建设方案进行设计期间,需要对工程项目所在区域的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岩土情况与周边环境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统筹和综合考虑,尤其是要保证平面线形设计的科学性,确保为公路的驾驶员感官与心理带来良好的舒适性,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公路行车中交通事故的实际发生概率。在实际的公路工程平面线形设计环节中,设计人员需要以现行的国家设计规范与行业标准,结合公路工程项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设计,尤其是要避免给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针对某些曲线公路路段的平面设计,为了避免道路行车中转弯时发生突发性失控问题。如果公路修建过程中经过谷底、山区等一些通行条件相对较差的区域,那么在对平纵曲线指标的平顺性做好过渡的渐变处理工作,切不可出现急转或突变的平面线形,这样也可以更好地确保行车的稳定性,降低意外道路行车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1.2纵面线形因素
纵面线形设计会在很大程度影响行车人员的视距以及车辆自身的动力性能。纵观当前公路行车中的交通事故发生情况,可知大纵坡和长纵坡是道路行车事故频繁出现的区域,这主要是由于大纵坡或长坡会极大地影响那些功率比较小或者存在超载问题的道路行车,使它们在上坡的时候车速变慢,进而对道路行车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对那些动力性能比较强的车辆运行也会带来一定影响,如在通行条件比较差、视距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常常伴有超车行为,这样会因为下行车的实际制动次数增加而降低行车运行的安全性,同时连续性下坡也会使道路行车中的持续性刹车问题而影响制动效果,进一步增加了道路行车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因此,要注意严格按照不同级别公路连续下坡和上坡路段条件下的平均纵坡规定情况加以控制。此外,在该种类型的路段中可以科学、合理的设置超车用的专门车道,力求进一步提升道路行车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降低意外道路行车事故的发生概率。
1.3纵面线形
公路工程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以公路周围自然环境为依据,对设计与施工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同时在掌握周围基本地形条件与绿化景观的同时,通过合理设计,使开挖与填筑保持平衡。基于此,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合格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在工程建设完成后,对设计安全相关的问题予以充分考虑,并以现场的具体状况为依据,制定有效应对措施。另外,公路正式使用以后,其路面平整性有关键作用,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曲线组合,保证前后段曲线有相同的半径线。比如,长直线不能和半径较小的曲线相连,否则在直线段高速行驶的车辆来不及减速就进入小半径曲线,引发安全事故;另外,平直线还避免与纵线相连,以免产生翻车
1.4平面线形
在社会与科技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群众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对公路的要求大幅提高,尤其是保证交通安全方面。在公路工程设计中,平面线形设计为重要内容,相关设计人员应根据驾驶者行为习惯、视觉与心理等做好平面设计,以此使驾驶者通过时,正确控制车速,防止作出不安全的操作,导致交通事故产生,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另外,在实际的平面线形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驾驶者自身心理与视觉特点,尽量为驾驶者创造良好视觉条件,从而为打造安全的公路设施奠定良好基础。
2 公路设计中的有效交通安全设计对策
2.1优化设计公路交通安全交通标志
公路交通系统中的安全设施中的标志设计非常重要,因此需明确交通标志的作用,即指挥交通的图形、文字以及符号等各种信息都应当加强管控,用以警告和指引,并且积极引导公路交通车辆以及行人的安全通行。在设计交通标志时,应当明确交通标志作用及其分类,从道路设计以及车辆和行人运行的实际出发,并且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此来确保车辆能够安全有序通行。首先,交通标志明确分类。基于类别来看,交通标志主要有两种:一是主要标志;二是辅助标志。其中,主要标志的作用在于正确指导交通,而辅助标志则是对主要标志的一种具体补充。对于主要标志而言,其包含交通警告、禁令、指路和指示等标志。在交通标志设计过程中,应当明确交通标志设计的目的,以此来确保交通安全畅通、车辆和行人能够安全通行。在此过程中,应当全面了解公路交通线性度以及交通状况和周围沿线的设施与环境等,然后布设必要的以及适当的公路交通标志,从而使公路交通使用者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相关信息,车辆可以有效地行驶,维护公路交通的安全稳定性。在设计交通标志时,应当选择合理的位置,放置在醒目之处,以确保车辆行驶和人员通行时驾驶员比较容易发现这些标志,遵守交通安全规范。交通标志的设置应当因地制宜,应当能够确保车辆运行安全可靠性,同时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最终确定合适的位置。此外,交通标志的设计以及设置应当科学化,同一标杆上尽可能不要设置多个标志,确有必要时需按警告以及指示进行合理排列,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实践中部分交通标志需要进行单独设置,若受车辆行进速度限制,则应当取消超车禁令或停车让标示。
2.2优化公路视距设计
在进行优化公路视距设计时要注意很多因素,要注意货车的视距,根据货车的视距来调整下坡路的坡度和上坡路的坡度。在隧道内建造公路还要注意不能设计成S型反向曲线,S型反向曲线在隧道中是不合适的,在隧道中应该减少S型反向曲线,减少S型反向曲线可以给工作人员和驾驶人员带来安全保障。
2.3优化路线交叉设计
优化路线的交叉设计,应该注意的是对交通情况的判断,在不同的路况发生时有不同的交叉设计,在交叉设计中不同的路线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减少车辆事故的发生。给行驶的车辆提供安全保障,使车辆安全的通过交叉道路。交叉的道路中的指标要有最高值和最低值,以便更好的确保交叉口的道路安全。
2.4公路交通护栏设计
在公路交通护栏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车辆引导作用,以免车辆驶离正常道路和造成安全事故。在公路交通护栏设置时,应当注意护栏优化设计,以此来降低或者减少交通事故率。实践中为了确保护栏设置的科学合理性,在交通护栏设计时应当从危险性方面出发,充分考虑公路交通事故常见情况,比如某个路段的车辆行驶速度、道路运行安全系数等指标,通过综合考虑来保证所设置的护栏可以有效发挥其作用。在设置护栏时,应当基于具体的情况而定,比如道路宽度、交通流量情况等;护栏设计过程中,应当按照相关原则积极展开,保证车辆运行时有参照标示,不会出现越过障碍、突破障碍等现象。总之,公路交通护栏的设置逻辑是先让行人找到最安全、最合理的过马路方式,即便行人横穿马路,也要能够迫使其面向来车方向,为个人以及驾驶员争取避让的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公路设计工作中的常见交通安全因素众多,包括平面线形、纵面线形、平纵组合线形、平面交叉和公路视距等几个方面。为了有效地提升公路设计的安全性,要在综合考虑上述这些交通安全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做好科学设置道路标志和合理设计防护设施等基本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倩.论公路路线设计与交通安全关系[J].科学技术创新,2019(35):105-106.
[2]薛银.对山区公路设计及其交通安全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