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季节苗圃管理技术要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4期   作者:孙成才
[导读] 苗圃管理就是基于苗木的植物造景功能进行种植设计,不同的季节要根据苗木的生长习性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案。比如夏季苗木生长的速度较快,这个阶段就要做好施肥和水分等养料的供给,加强病虫防治,为苗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
        摘要:苗圃管理就是基于苗木的植物造景功能进行种植设计,不同的季节要根据苗木的生长习性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案。比如夏季苗木生长的速度较快,这个阶段就要做好施肥和水分等养料的供给,加强病虫防治,为苗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
        关键词:季节;苗圃管理;技术探讨
       
        
一、苗木栽植后的养护管理技术要点
        苗木生长质量主要取决于栽植之后的养护管理工作,养护管理水平对苗木的成活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从整体上看,苗圃养护管理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要采取必要的遮阴措施,针对某些播种迟的苗木、以及耐荫的花卉和树种、在春天采购的芽苗等,为减少高温热害问题,可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例如搭设荫棚、搭设遮阳网等。第二、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除草和松土,松土和除草工作要在每一次灌溉或者降雨后进行。为使表土呈疏松状态,促进苗木的生长,在松土时要浅。苗木的除草要尽早做到。针对某些撒播苗,松土和除草不方便,可拔掉苗间的杂草,随后将一层细土撒在苗床上面,以避免苗木的透风和露根问题。松土时要尽量做到不压苗不伤苗,应当逐次加深。第三、要做好防涝工作,如苗床地势较低,应当在雨季到来前,提前挖设排水沟通渠进行排水。如果天气干旱,要采取必要灌溉措施,以保持苗床的湿润度。第四、采取科学有效的追肥措施,通常苗床的施肥,主要为腐熟的人粪尿或者速效肥,目前常见的有过磷酸钙和尿素等速效肥。施肥过程要注意多次且少量。
        其中幼苗出土后的一个月之内要进行第一次追肥,随后每间隔十天,进行一次追肥,可在苗木停止生长前的一个月左右,进行最后一次追肥。针对某些针叶树种,要在苗木封顶前的三十天停止追施氮肥。追肥的基本原则为:少量多次、分期巧施、由稀至浓等。第五、应当及时间苗,针对某些有问题的苗木,如生长发育不良,苗木密集度过高,有病虫害等,包括影响周边多数苗木生长的苗木,要采取措施及时清理。
        二、春季苗圃管理技术要点总结
        春季相对于冬季而言,气温有所回升,雨水也相对增多,害虫开始结束冬眠期,活动开始变得频繁。虽然度过冬季,但是早春的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霜冻天气也会时有出现,因此,即使在早春季节也要做好苗木的防冻准备。春季雨水较多,对于一些地势较低的苗圃来说,一定要做好防湿害工作,土壤中的水分过多,不仅会使苗木的根部呼吸作用降低,还会降低土壤的温度,出现烂根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耐干旱的苗木,要做到苗圃中无积水,适当的在土壤中加些草木灰,它可以很好的吸收土壤中多余的水分,为苗木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生长发育。对于早春的苗木来说,化肥的选择要慎重,最好选择腐熟的有机肥料,肥料的浓度不能过高,若施入的农肥或者化肥的量过多会使苗木产生烧根现象,这会大大降低苗木的存活率。同时排水工作也是春季苗木管理最重要的问题,春季的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早春的苗木处于幼嫩时期,对于病菌的抵抗能力较弱,更容易受感染。
        三、夏季苗圃管理技术的要点
        3.1夏季苗圃常见问题
        夏季苗圃常见的问题主要是病虫害,这主要是由于夏季高温、多湿、通风较差的特点,导致虫害频繁出现,也会引起病害,如黑斑病、煤污病、白粉病和黄化病。出现病害后,对苗圃的群体生产造成了威胁,甚至导致苗圃植物的死亡。同时,夏季通风较差也使得容易滋生各种虫害,如粉虱、介壳虫、红蜘蛛、蚜虫等,这些虫害种类繁多,对植物会造成重大威胁,繁殖速度快,防治难度大。高温也会使得植物水分失调,容易被灼伤,含有大量水分的果实受害最为严重,也容易出现杂草毁苗、水涝、干旱等问题。
        3.2夏季苗木管理要点
        (1)病害防治。通风不畅是造成苗圃病害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苗圃的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通风和合理施肥。一旦产生了病害,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如果出现白粉病,则要增加阳光照射,注意通风,出现了黄花病则要增施有机肥,加强光照。


        (2)虫害防治。可以使用烟熏法,致使害虫掉落,但只适合针对一般的虫害。如果情况不严重,只需让叶片被熏到就可。此外,也可以喷洒化学药剂,但在喷洒过程中要保持通风,避免人体和植株受到伤害。
        (3)遮荫喷水。苗圃中大多数植株耐高温性较差,长期曝晒容易导致死亡,因此,应将植株移动到背阴地方,某些无法移动的植株也要采取降温和遮荫的措施,甚至可以使用遮阳网,避免水分大量蒸发,也能一定程度上控制树冠的高度。针对不耐高温的植株,则要进行人工喷水,但要注意喷水无法代替浇灌,地面湿度不得超过2cm。
        (4)排水。夏季多雨,容易造成O2的稀缺,而CO2则会过多,严重阻碍苗圃的生产,甚至造成植株根系中毒,叶部出现发黄萎缩的症状,最终干枯致死。因此,在苗圃有积水时,需要及时进行排水,在夏季来临时,提前挖好苗圃沟渠,以便及时排水。
        四、秋季苗圃管理技术要点总结
        秋季是苗木生长的重要时期,对于水分的需求上相对于夏季有一定的区别,由于气温的下降,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水分的蒸发量减少,所以,秋季一般都是多量少次的进行灌溉,做到灌彻底,灌均匀。但是在后期,除了土壤特别干旱的情况以外,一般是不需要进行灌溉的。要想苗木正常生长就必须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间,所以,清除杂草是每个季节必须要完成的工作,最好将人工除草与松土同时进行。秋季是苗圃出圃的重要时期,一定要避免苗圃出现涝灾,提前做好排水工作。同时要科学施肥,在秋季,一般是在苗木落叶的前一周,使用适当的尿素进行根外追肥可以增加苗木的抗冻能力,少施或者不施氮肥。控制侧根的生长,及时的做好摘芽。
        五、冬季苗圃技术管理要点分析
        5.1冬季防冻害措施
        幼嫩的苗木在冬季很容易出现冻害现象,进而造成苗梢干枯问题,甚至导致苗木出现死亡。冬季苗木防冻害的技术要点包括:第一、要强化苗木自身的抗寒能力,可在苗木生长后期阶段加肥磷钾肥,适度加长生产期,尽量促进枝条木质化。可在夏秋季节对苗木打梢,加快苗木组织生长速度,可在秋季以后,适度降低灌水量,有效提升苗木的抗寒能力。另外,还可在秋末冬初季节,未上冻时,将磷酸二氢钾液肥喷漆在叶面上。第二、如条件和环境允许,可尽量在苗圃上方搭设塑料拱棚,此法既可使气温提升,也可使棚内的温度提升。白天如果无霜冻,可将棚膜揭开,让苗木接受阳光照射,傍晚再将棚模遮盖好,使棚内始终保持适合的温度。
        5.2冬季防虫害措施
        绝大部分害虫在冬季都不会活动,这个季节最适合采取害虫防治措施,只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翌年病虫危害程度将会明显下降。冬季防治病虫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第一、对圃地进行大范围清洁,重点针对病虫藏身的杂草丛,或者枯枝。第二、对病虫枝进行剪除处理,要将剪掉的病虫枝及时运出并全部销毁处理。第三、可采取深翻土壤措施,翻土机具能够直接杀死害虫,如果害虫暴露在地表,也会受阳光照射导致死亡,或者直接被鸟类逐食,来年可有效避免病害的广泛传播。
        结语
        对于不同季节苗圃的管理技术,合理的间苗和补苗至关重要,坚持“适时间苗、留优去劣、分布均匀”的原则。间苗时,最好是在土壤比较湿润的时候进行,尽量多的保留根系,使苗木根系与土壤密切结合。同时,适当补苗,多在早上或下午进行补植,补植时注意不要伤害苗木。总之,苗圃管理涉及的内容多而繁杂,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苗木的差异进行科学地管理。
        参考文献:
        [1]浅谈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J].唐炜.邹长安.河南科技.2017(10)
        [2]高正辉,张金云,朱海燕等.如何建立园林苗圃[J].安徽农学通报,2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