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及其护理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   作者:陈丽,蒋雪平,朱恒通讯作者,李杏妹
[导读] 目的:探讨在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中

        【摘要】目的:探讨在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中,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及其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50例PICC尖端定位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PICC尖端定位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定位及其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定位准确程度、时间、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准确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定位时间明显缩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32.00%,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中,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及其护理均有重要价值,能提高定位准确率,缩短定位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护理
        PICC尖端定位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且有效的静脉给药途径[1]。但是PICC尖端定位后会出现并发症,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PICC尖端进行定位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2-3]。本次研究,即为探讨在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中,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及其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50例PICC尖端定位患者作对象,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此次观察,并签署相关协议,排除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无法正常交流患者、同期参与我院其他研究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两组基线资料分布均衡(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PICC尖端定位,如用超声适宜频率探头扫查静脉部位,观察静脉的血流变化、管壁厚度及静脉直径等,横切面中将探头的中点和该切面上静脉中心点重合,并对此点进行标记,为钙静脉的体表位置,同时护理人员积极与操作人员配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定位,用碘伏对患者皮肤局部进行消毒,碘伏有效后,打印出印有Ⅱ导联的基础心电图波形,指导患者平卧位,首先精准测量穿刺部位到右胸锁骨关节距离,在基础上延长5cm左右,消毒后进行PICC置管,完成后注射0.9%氯化钠,将注射针头1/3插入PICC置管末端肝素帽内,剩余连接RA侧白色电极,向PICC置管内缓慢注入生理盐水,观察患者心电图中P波的情况,并做正确记录,同时打印心电图,护理人员严格监测患者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及时要求暂停操作,严格处理后再继续进行定位。
1.3观察指标和指定方法
(1)观察两组患者定位准确率及时间。
(2)观察两组患者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后并发症,并发症包括:血栓、心律
失常、心腔病变等。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定位准确率及时间
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定位准确例数为19,比例为76.00%,定位平均时间为(43.25±3.64)min;观察组患者定位准确例数为24,比例为96.00%,定位平均时间为(27.65±3.14)min。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准确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定位时间明显缩短于对照组,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32.00%,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PICC尖端定位不断提高,从传统的超声定位逐渐改进为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明显降少了患者的并发症,缩短了定位时间,且提高了定位的准确率,最大程度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性,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转归[4]。传统彩超定位时间较长,对外周血管内导管显示较清晰,但是不能显示导管全程,对中心静脉内打折、导管尖端过深或过浅均不能精准判断[5]。而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有重要作用,通过生理盐水注入,直接观察P波形态,从而确定导管尖端的精准位置,确定导管在上腔静脉的位置,定位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在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尖端定位中,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及其护理均有重要价值,能提高定位准确率,缩短定位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倩倩, 王茜. 腔内心电图引导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的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 2019, 19(02):153-156.
[2]夏艳玲.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026(014):248-250.
[3]杨颖, 程丽, 黄亚雪,等.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7): 136-138.
[4]任小萍, 杨金丽, 周洪昌,等. 泵注法在腔内心电图定位瓣膜式PICC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014(024):140-142.
[5]刘胤佃, 何金爱, 宋燕伶. 腔内心电图对PICC尖端定位效果的Meta分析[J]. 护理研究, 2017, 031(036):4646-46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