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护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   作者:白小凤
[导读]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病人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心脏康复的心理处方中,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叙事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SAS、SDS、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将叙事护理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中减轻了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有益于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叙事护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脏康复
        引言
        冠心病是由多病因如高血压、病毒感染等共同作用导致,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是治疗冠心病急症的首选措施,但同样离不开及时、到位的护理工作。本研究随机在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分组后予以常规护理和叙事护理两种不同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病人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32~71(50.28±5.2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2例,高中(含中专)28例;专科及以上10例;家庭经济情况:月收入≥4000元8例,3000元≤月收入<4000元34例,2000元≤月收入<3000元18例,月收入<2000元10例。将80例病人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者;②均通过绿色通道行急诊PCI术者;③意识清楚,具有正常交流沟通能力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者。排除标准:①血流动力学严重不稳定者;②合并严重脑、肺、肾等脏器衰竭者;③有精神障碍者;④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术后1~4d绝对卧床休息、心理辅导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予以叙事护理措施,包括①成立叙事护理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和护士长各1名(负责项目实施及人员调配等)、叙事护理专家1名(项目指导)、临床护理骨干6名(负责项目的设计、实施以及后期资料整理等)。②提出和确立叙事问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经常并发各种并发症,进行文献检索,寻找相关护理领域的临床实证经验,充分评估实证的科学性、真实性并拟定相应的护理方案。③局部渗血或血肿:查阅相关文献,局部渗血或血肿的发生与抗凝剂应用穿刺点压迫不当或时间过短、动脉鞘管型号过大、血管穿刺时伤及血管壁、术后穿刺侧肢体过早活动等因素有关。因此护理时应注意:密切注意穿刺位置是否有渗血和渗液,穿刺肢体是否发生肿胀或者皮下淤血等,患者诉患侧肢体不适时要及时上报并予以对症处理。④在与病人的沟通中,将叙事护理的5种方法应用到护理过程中,包括问题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和治疗文件。
        1.3观察指标
        1.3.1焦虑、抑郁 
        采用中文版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病人心理状况。SAS由2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1~4分,总分20~80分,分数越高焦虑越严重;SDS由2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1~4分,总分20~80分,分数越高抑郁越严重。
        1.3.2生活质量 
        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Form-36Questionnaire)用来调查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是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经实践证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总依从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和4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7,P<0.05)。
        3讨论
        3.1叙事护理明显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的心理状况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住院期间接受了叙事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因疾病带来的生理痛苦以及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加上经济上的负担,病人普遍存在着不同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对于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往往还存在家属的负性心理状况影响。而这些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康复,不利于巩固手术效果。叙事护理鼓励病人家属参与,能够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本研究与国内近年来一些将叙事护理应用到病人的心理护理方面的研究结果一致。王琳等对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实施叙事护理心理干预后,改善了病人术前焦虑、抑郁状况。梁首勤等研究指出叙事疗法能够帮助肝衰竭病人改变自我认知、改善肝衰竭病人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叙事疗法用于期待治疗期的前置胎盘孕妇,有助于改善消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叙事护理是有效的心理护理模式,它能够增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彼此间的信任,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2“以病人为中心”责任制
        叙事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责任制整体护理中人文护理内涵的充分体现,同时,叙事护理能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高护理照护水平。有关研究指出:护士在病人的心脏康复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叙事护理是护士参与到心脏康复并起主导作用的一种体现。在本研究中,护士在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心脏康复过程中,应用心理处方对病人进行评估和护理时,融入了叙事理念,耐心倾听病人的故事,帮助病人发现问题,实现疾病和生活故事的意义重构,对其采用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病人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叙事护理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一种护理干预手段。
        结束语
        将叙事护理模式用于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实践指南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36-37.
        [2]陈纪言,陈韵岱,韩雅玲,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24(7):361-362.
        [3]赵云,邹恒娣.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5,36(1):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