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参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于护理后精神症状评分,研究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可促使精神症状有效改善,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恢复期;精神分裂症;人文关怀护理;
前言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障碍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表现为自残、意向障碍、伤人等,严重影响患者家庭。研究指出[1],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有效促进疾病的治疗。本文将以9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分为参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在参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34-53岁(41.94±6.23);病程为8-21个月(15.63±2.83)个月。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33-52岁(41.28±6.17);病程为9-22个月(15.47±2.9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阿立哌唑片等药物治疗。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口头讲述疾病有关知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指导患者用药,要求患者遵医嘱服药,另外,加强患者的出院指导。
研究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成立护理小组,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用药情况,制定护理方案,明确患者心理状态,保护隐私,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关心。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整洁治疗环境,物品需摆放整齐,病房中需具有柔和光线,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提供乒乓球、象棋、围棋等设施。护理人员需规范文明用语,使用播放视频、PPT等方式讲述疾病有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防保健知识等。护理人员需陪伴患者,介绍医院责任医师、规章制度,护理人员需主动热情、微笑服务,及时解答患者所提出问题,在床边问候患者,节假日中准备礼品。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了解其合理要求,给予必要支持,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关心与鼓励,并组织患者开展趣味活动,如猜谜、唱歌、舞蹈等。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规范饮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精神症状评分,进行分析。
其中精神症状评分是运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进行评估,满分为126分,随着分数降低,病情逐渐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X±S),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采用X2检验,若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产生了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精神症状评分比较
对于护理前精神症状评分,研究组与参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护理后精神症状评分,研究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时多采用药物治疗,有效改善预后效果,但无法保障患者适应病后环境。恢复期分裂症患者在采用有效、合理治疗措施的同时,还应当不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2]。人文关怀护理为当前新型护理方案,以“人文关怀理念”为基础,将患者视为护理中心,对患者基本情况充分了解,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性、科学性护理方案,改善生活环境,并使得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关爱与家庭温暖,对疾病的治疗十分有利。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时,加强疾病知识教育,采用通俗易懂方式讲述疾病有关知识,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为患者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治疗环境,激发患者对美好生活向往,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十分有利;同时,给予患者陪伴、鼓励、关心,以及开展娱乐活动等,有助于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理状态面对治疗,并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融入社会大家庭中,对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3]。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研究结果可见,对于护理前精神症状评分,研究组与参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护理后精神症状评分,研究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可促使精神症状有效改善,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王曰萍.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J].保健文汇,2019,(12):207-208.
[2]孙静.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234-235.
[3]郭海霞,蒲瑞雪.人文关怀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护理中对患者精神状况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