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效果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   作者:崔志勇
[导读] 护理作为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部分手术风险
        摘要: 护理作为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部分手术风险,还承担着为手术提供服务的责任。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护理工作不仅要有效,而且要有较高的满意度和舒适度。然而,许多患者面对手术室模式的环境,不可避免地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影响机体的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对手术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放松,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减少不适,有效保证手术线的稳定性[3]。舒适护理不仅符合现代护理的要求,而且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本研究还发现,舒适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其心理焦虑、抑郁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进一步说明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使患者更加舒适,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焦虑抑郁;满意度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建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佳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而手术是治疗某些重大疾病的直接,有效的手段。手术对手术室要求较高,因此手术室护理工作值得重视。手术室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对病人造成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有效护理措施。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护理不再是单纯的配合手术步骤的完成,而是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研究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12 月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均等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加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焦虑、抑郁心理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改善相比对照组也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资料与方法
1.1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术前认真检查患者基本情况,术中配合医生,记录各项数据,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访视患者,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指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引导患者产生负性心理情绪。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相关内容和过程、注意事项、手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2) 手术过程中:将手术室的温湿度设置在适当的状态,加强与患者在去手术室途中的沟通,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在手术过程中,可以与患者交谈或播放舒缓的音乐,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放松患者的精神,从而减轻压力反应。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尽量减少暴露,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术中保暖;(3)术后:术后用温盐水处理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和污渍,帮助患者拿被子。回到病房时,注意轻放轻放,防止伤口裂开。回到病房后,随时观察病人的术后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2]
        1.2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12 月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均等的两组,排除有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病、意识障碍等患者。对照组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6.58±5.58)岁,按手术类型划分,普外科48例,骨科23例,妇科12例,泌尿科7例;观察组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5.86±5.66)岁,按手术类型划分,普外科47例,骨科22例,妇科13例,泌尿科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手术类型、年龄等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3评价标准
        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以焦虑、抑郁心理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本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护理满意度评分相比,观察组(96.82±11.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2.26±16.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t=7.528)。
        2.2 护理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
        观察记录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革,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所以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也从相对封闭的手术室走到了病人的床前[2],为患者提供全程的整体护理。舒适护理模式是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的,又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是本着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不断探讨摸索研究患者的舒适,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系统护理干预。使他们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者减少和缩短他们不愉快的经历,真正从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促进患者健康和疾病康复[3]。本研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护士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从心理层面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树立战胜手术和疾病的信心,面对手术态度积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术前、术中、术后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互动和沟通,以患者满意度为出发点,努力为患者提供全程舒适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志丽.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 包头医学,2016,40(1):43-45.
        [2]丁祎. 舒适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影响[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152-154.
        [3]徐洁,刘美英,蔡红. 舒适护理模式对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疼痛的应用效果[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5):922-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