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采用腋静脉置管对于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现将2017/5-2020/5来我院就诊的50例静脉输液患儿按照护理模式差异性分为采用四肢静脉输液的对照组(n=25)和采用腋静脉置管的观察组(n=25),比较两组新生儿静脉置管时间与不良反应概率。结果:经对比,采用四肢静脉输液的对照组患儿静脉置管时间显著高于采用腋静脉置管的观察组(P<0.05);且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在对需要静脉输液的新生儿进行护理时采用腋静脉置管可以获得较好效果,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率,此方案安全性较高,具备临床应用于推广价值。
【关键词】腋静脉置管;新生儿;护理;应用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
新生儿输液护理存在较大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新生儿血管细小且脆弱,长时间输液可造成皮肤损伤;年龄较小的新生儿机体器官发育不完全,且机体免疫力较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新生儿认知能力有限,输液过程不能控制个人行为,容易哭闹,不利于输液进行。如何采用合适输液方法降低置管留管世间以减轻对新生儿的伤害对于降低新生儿输液过程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是当下研究重点[2]。本文重点在于探究对新生儿在输液护理过程中采用腋静脉置管的临床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7/5-2020/5在我院收治的需要静脉输液护理的新生儿50例,按输液护理模式差异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观察组年龄平均(9.3±2.1)天,男12例,女13例;对照组患儿平均(10.8±3.2)d,男12例,女13例。常规资料能够用于比对研究(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采用四肢静脉置管方式进行护理。置管时,选择患儿较粗的血管行穿刺置管。给予观察组患儿行腋静脉置管操作[3]。具体措施如下:让患儿仰卧在辐射台上,保证患儿头部偏向穿刺一侧,将上肢移开并保证腋部夹角在110°- 145°范围内,护理人员在患儿头部一侧进行操作,先用医用酒精对患儿置管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将患儿患侧手臂拉直,对患儿绷紧穿刺处皮肤进行持续按压并从腋窝正中心凹陷位置行有效穿刺,进针点在腋静脉下方5-10mm处,等到回血后,送入导管并将针芯拔出,然后对置管进行固定。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1.3.1 记录两组患儿静脉导管留置时间。
1.3.2 记录两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和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处理数据,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用(士s)和t检验,不良反应用n(%)和x2检验, P<0.05时,具有可比意义。
2结果
2.1 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4.62±1.32)d和(3.12±1.03)d, t=4.4795 ,P=0.05,差异有可比性。
2.2 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出现皮疹的有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4.00%(1/25);对照组出现皮肤红肿、皮疹与穿刺点出血的人数分别为1人、3人和2人,总不良反应率为24.00%(6/2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静脉输液属于新生儿用药的常见治疗方式之一。但对新生儿静脉护理的难度较大,原因在于输液过程对患儿血管进行反复穿刺会对治疗周期较长的患儿造成较大损伤,可导致患儿穿刺部位出现出血或红肿等不良现象[4]。患儿在穿刺时容易哭闹,进一步增加了护理难度,穿刺过程容易对患儿血管壁造成严重伤害。新生儿血管较细且不明显,穿刺失败需要反复穿刺,会对患儿造成较大损伤。采用腋静脉置管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可以长期留置导管避免多次反复穿刺,减少对患儿造成的穿刺损伤,但不同穿刺部位治疗效果也不同。在腋静脉下穿刺对患儿活动影响小,且此处患儿皮肤不敏感,对患儿造成影响较小,可取得较好穿刺效果[5]。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4.00%(1/25),远低于对照组的24.00%(4/25),数据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表明采用腋静脉置管护理对于降低新生儿输液过程出现不良反应风险有较大帮助;且观察者患者静脉置管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再一次验证了对输液新生儿采用腋静脉置管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对输液新生儿采用腋静脉置管对于降低患儿静脉置管时间有较大帮助,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输液过程出现不良反应概率,该模式具有较高安全性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欣,李亚娜,靳咏梅.腋静脉置管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034(005):209-210.
[2]王莉,高秉媛.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效果[J].健康之友,2019,000(012):144-145.
[3]孙婷,胡涵.腋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饮食保健,2019,006(018):153.
[4]胥翠,肖婷,李玉.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饮食保健,2018,005(049):195-150.
[5]张俊燕.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在72例新生儿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24(06):15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