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3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并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2.63±2.13)d,住院金额为(4771.37±223.83)元,优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19.28±3.63)d,住院金额为(6936.17±418.72)元,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干预,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金额,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大幅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在抢救后需要采用科学严谨的护理措施。循证护理是在护理中将临床的丰富经验和患者的想法互相结合,并作为科学并合理的临床依据过程,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及护患关系。本次选取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3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公平性开展为前提进行分组调查。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区间在57-81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65.86±3.75)岁。从病程上看,患者病程在1-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15±1.81)年。在入院后对患者登记的一般资料进行详细记录,以便查阅和全面病情分析,组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干预。在患者入院后详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具体记录。依据患者的病情,查找相关医疗文献并讨论方案。病区做到每日按时消毒,并控制家属来访时间和来访数量,控制病区无噪音,保证患者充足休息,让病房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按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洁。与患者多交流沟通,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治疗信心,提升护患关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注意事项。做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让患者早日康复。并借助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讲解止痛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1.3 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需要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金额进行统计,并对治疗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方面。
1.4统计方法
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21.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住院时间以及住院金额采用计量统计,在护理满意度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2.63±2.13)d,住院金额为(4771.37±223.83)元,优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19.28±3.63)d,住院金额为(6936.17±418.72)元,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长及金额对比分析(x±s)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持续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供血不足,导致心律失常[2]。溶栓治疗方法虽有效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所以循证护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3]。将临床护理案例与患者的病情结合后展开有效地护理干预,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护理方式。本次实验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而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金额优于对照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长,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干预,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金额,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大幅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马金萍,韩玉荣,刘宝翠. 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7):240-241.
[2]刘翠梅,卢梦思,刘亚梅,张栋,杨雅洁.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与住院时间的影响效果评价以及实施循证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13):75-77.
[3]韩云华,冀强,李真,曾宪辉,郝爱华.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探讨[J]. 系统医学,2017,2(20):134-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