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提高骨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骨科住院的120例患者为对象。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为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比应用成效。结果: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得分上看,观察组的得分为(95.22±2.63)分,对照组为(81.14±1.75)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观察组为(4.8±1.1)分,对照组为(7.3±1.2)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疼痛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模式;骨科护理质量;满意度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是科学护理模式之一,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在骨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得到了优化发展,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护理满意度。骨科疾病具有复杂的特性,因此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以人文关怀理念为基础展开护理工作【1】。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骨科住院的120例患者为对象,通过对比不同的护理模式,进一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支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20例患者为对象。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120例患者进行分组后展开实验。其中,女性50例,男性70例,年龄在31-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3.7)岁。将120例患者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60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组60例,所有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基础知识普及,叮嘱用药注意事项,合理饮食,指导功能训练。护理人员还需及时记录各项检查结果,关心患者情绪变化;观察组则为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改善环境、心理关怀、健康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工作的实施。改善病房环境,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确保病房有良好的光线,清新的空气。护理人员需做到多与患者与家属沟通,要及时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用和蔼的态度以及温柔的语气帮助其调整状态,能够使患者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心理关怀是重要的措施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良情绪,比如产生焦虑与紧张的情绪,可介绍疾病基础知识,消除他们的恐惧感【2】。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合理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不食用刺激性食物。温馨提示睡觉前可泡脚帮助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持续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感,如疼痛加剧,需及时进行治疗,指导用药改善症状。
1.3 评价标准
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可用分数来探讨效果。其次,对患者疼痛度进行评分,分析护理成果。最后,对得出的结果情况进行统计。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在临床数据的对比中,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疼痛度评分采用计量统计,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得分上看,观察组的得分为(95.22±2.63)分,对照组为(81.14±1.75)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观察组为(4.8±1.1)分,对照组为(7.3±1.2)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从本次实验中看,观察组的疼痛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护理质量。在护理时关注患者情绪,建议患者食用清淡食物,如有情绪不稳定或其它异常情况,可采取心理关怀帮助患者调整状态。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能力,还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能够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应用上十分广泛【3】。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因此,护理的水平以及质量也需要加强,该护理模式能够帮助骨科患者改善精神状态,促使患者积极配合相关工作,从而使得患者早日康复。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以从心理关怀、改善病房环境、基础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开展。患者对此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分数越高,表明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越有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促进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疼痛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文娟,胡德英,吴莉,等.创建骨科优质护理温馨病房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7,25(22):15-17.
[2]王兰云.人文关怀在骨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12(13):3326-3327.
[3]周明英,黄美秋,韦桂源,等.骨科病房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效果观察[J].护 理研究,2019,25(26):2426-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