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的心理评估与护理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   作者:覃飞琴
[导读] 目的 探讨直肠癌造瘘术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  目的 探讨直肠癌造瘘术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总结护理经验,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对57例行直肠癌造瘘术患者,术后着重做好心理评估,加强肠造口相关知识的教育,加强排便护理,饮食护理等。结果 患者住院日为25-46天,未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预后良好,随访满意。结论 对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或减轻患者心理问题,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 直肠癌,造瘘术,心理评估,护理

        引言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根治的主要方法,其中50%~60%的患者需要永久性结肠造口。而造瘘口的建立、排便模式的改变、粪便的失控和异味等导致患者自我形象紊乱,以及缺乏有关肠道术后的注意事项及肠造口的护理知识而引起造口回缩,旁疝等症状。担心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从而引起焦虑、抑郁、疲乏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2012~2015年,我科对57例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患者中,男36例,女21例,年龄29-83岁平均67.6岁。肿瘤分期I期13例,II期15例,III期15例,IV期14例。均采取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无出血、造瘘口狭窄、造瘘口回缩及造瘘口肠坏死等并发症发生。48例患者术后行化疗术,11例患者仅单纯手术治疗。患者术后5~14天出现抑郁疲乏等心理问题。经过护理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有66.7%、82.5%、92.3%的患者心理得到良好的改善。术后6个月患者均能自如的面对生活,无厌世自杀的倾向。
2评估 采用美国Andorson癌症中心疼痛研究小组研制出的具有较好信度与效度的简短疲乏量表评估患者心理,并教会患者自我测评。简短疲乏量表评估具有操作方法简单,能准确反映出不同时间心理状态,可及时评估每天患者心理的细微变化,方便评估护理干预效果。根据简短疲乏量表写心理日记,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教会患者处理消极生活态度的方法,使其主动积极应对。
3 护理
        3.1 排便护理  术后早期患者排便次数多且大便稀薄,由于粪便对皮肤化学刺激,瘘口周围皮肤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侵蚀状态,易制瘘口周围皮肤湿疹、红肿、糜烂和溃疡。同时患者术后失去肛门括约肌对排便的控制存在粪便无节制需要人工肛门袋这样会散发出异味,影响患者交际生活。护理的重点是保持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或减轻皮肤刺激,消除异味。护理措施:进行结肠灌洗。研究表明,进行结肠灌洗不仅使排便得到控制,不随意排气次数下降20%,控制皮炎的发生,而且能明显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结肠灌洗一般用39~41℃温水或温生理盐水灌肠,每天2次,每次500~1000ml,使肠道在短时间内彻底内彻底的排便。指导患者进行结肠灌洗,使之熟练掌握。也可使用使用造口栓,造口栓外形薄,易隐藏,气体通过碳过滤嘴去除臭味后排出,造口栓遇水膨胀,阻止大便向外流出,方便患者交际生活,减轻抑郁。
        3.2   加强肠造口相关知识的教育 由专职护士向患者发放造口袋宣传手册,结合肠道解剖图和造口模型,耐心细致的讲解直肠癌和结肠造口相关知识,说明结肠造口的必要性;向患者说明结肠造口并不复杂,且不影响生活,使患者从心里接受。我科现由造口治疗师为患者进行造口评估和定位,方便患者自我护理,减少并发症,从而减少焦虑、疲乏等情绪的出现,平静的面对术后的生活。向患者介绍造口用品的 种类和型号。造口袋选择因人而异,指导患者选用对皮肤无损伤,适合个人的造口袋。由造口治疗师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造口袋的方法,选用正确的护肤品,掌握日常护理方法,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有无湿疹和皮炎等常见问题,掌握应对可能出现的皮肤问题的技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3.3  心理护理  ①缓解疲倦等消极情绪 有文献报道,癌症患者的疲倦感为中等偏高水平。而直肠癌造瘘术后早期由于排便控制功能差,便频,粪便的异味,患者对未来的交际生活出现担忧,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而情绪波动常引起植物神经功能,抑制肠蠕动,加重排便异常。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为其答疑解惑,满足其生理,心理需要,是减轻患者疲倦程度的有效途径。②增强家庭支持直肠癌造瘘术患者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既是一个概念又可作为一种测量工具,可通过幸福感,满意感或满足感体现出来。因此护理人员应向家属介绍家庭支持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正性作用,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意识到自己价值体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参加工作,增加价值感和存在感,得到社会的认可。③移情疗法 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下棋等,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结交朋友,减轻其孤独感。教会患者松弛疗法,如头部放松法,冥想方式法,以调节心情,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3.4 饮食护理  饮食以低渣,无刺激、清淡为主,有节制。每日3~4餐,多食鱼类、蔬菜、水果及菌菇类食物,每日多喝水,避免食过多的粗纤维食物,忌洋葱、大蒜、豆类。山芋等刺激气味或胀气的食物。
参考文献
[1]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6
[2]余德宏.肠造口治疗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19(10)394-395
[3]周林.肠造口患者院内外一体化的健康指导[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6,27(2):159-160
[4]陆运.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的护理[B].护理学杂志,2012.18:38-39
[5]王颖.超地位直肠癌术后患者排便功能评估与护理[R]2012.16:34-35
[6]汤云.高龄直肠癌造瘘术后控便管理方法的探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