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宫颈癌患者放疗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纳入本医院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放疗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心理健康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出现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0.05)。
【关键词】宫颈癌;放疗;护理效果;临床路径护理
宫颈癌是一种对女性有严重威胁并在妇科中非常常见的疾病,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是女性中癌症发病最高的[1]。一般情况下,对宫颈癌的治疗方式都是采用放射治疗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具有非常广阔的适应范围,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具体的治疗方式使通过腔内照射和体外照射同时进行,相互配合[2]。由于放疗的治疗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对宫颈癌放疗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研究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治疗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我院通过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50例,以随机数表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布是对照组75人,观察组75人。其中对照组患者24~74岁,平均年龄(45.3±1.5)岁;病程0.5~2年,平均病程(11.3±0.6)月。观察组患者25~76岁,平均年龄(45.2±1.2)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0.5±0.8)月。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住院后,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方式:由科室成立相应的护理小组,小组成员有主治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以及护理小组长,通过对患者自身具体的情况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式,从放射治疗方案开始到患者出院方案结束一系列都为患者具体设定。在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心理健康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计量资料(t)和计数资料(x2)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计数资料表示为(n,%),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不同的护理模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均有显著的提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3.
.png)
.png)
3结果
宫颈癌患者通常在临床上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或者是在绝经后由不明原因导致的出血,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腹胀痛等症状。患者经过放疗后需要通过精心的护理来使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具有较强计划性的护理方式,与传统的护理方式相比较,临床护理路径具有积极的主动性和明确的目的性[3]。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患者需要由护理小组通过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最适合其病情的护理。这种护理模式的主动性体现在其护理方式会随着患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小组会考虑到患者实际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对症护理方式给予全面主动的护理,具有更加人性化的特点,此外给患者专业性的护理也能够使患者的依从性提高[4]。其目前的目的性体现在给患者制定的每一步护理方案都是为了患者在当前阶段上能够获得最好的护理效果,目的就是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最专业的护理方式,能够以最好的身体状态面对放疗后的恢复,同时明确的目的性使护理的消耗费用得到了显著的减少,实现了一种良性的护理循环,对医院的护理资源能够更加合理的分配。这种有序的护理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方式不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患者不需要的护理抛弃,减少无用护理,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加专业的护理。
本研究发现,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护理效果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模式有着显著的提升。
综上所述,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宫颈癌患者的护理质量,使患者在治疗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起强力的自信心来面对疾病,具有子啊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方迎红.临床护理路径在宫颈癌放疗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02):198.
[2]闾云.临床护理路径在宫颈癌放疗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5):110-111.
[3]时晓玲,冯俊彩.临床护理路径在宫颈癌放疗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7):130-131.
[4]吴海燕.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