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0例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效果确切,有利于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护理安全管理;作用
急诊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其特殊环境是医院感染的重中之重。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急诊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从细节上预防和控制急诊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制定和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1-2]。本研究探析了急诊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200例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100。
其中实验组年龄21-72岁,平均(45.28±2.27)岁,男79:女21。对照组年龄23-75岁,平均(45.67±2.28)岁,男77:女23。两组一般资料统计P>0.05。本研究经伦理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①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专职医院管理人员的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监测防控培训,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外出参加培训,并及时向一线专职人员传授最新知识,然后在科室成员、见习生和保洁人员之间开展知识转移,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防控措施知识培训,确保各级医护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防控措施。通过反复学习,增强管理意识,提高医院医务人员对耐药菌感染知识和预防知识的认知。②环境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每天打开窗户和通风,清洁每个班次,每周彻底清洁。治疗室、处置室每天用含氯消毒剂500ml擦拭,每天用拖把、抹布浸泡30min。医疗废物样品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认真执行。③建立信息报告和共享制度。微生物学实验室会及时将多重耐药菌的信息传递,医生通过内网及时将感染病例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工作人员定期查阅微生物报告,发现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病例及时与床边医生、护士长确认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并于次日在床边检查感官管控措施是否到位并做好记录。④物品管理。被子要逐一更换,保持清洁,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使用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做到一次性使用。进入人体组织的医疗器械应由专人管理,且必须无菌。接触患者皮肤和粘膜的非一次性物品,做到一人一消毒。使用中的氧气增湿瓶、负压抽屉每天更换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消毒一次。进入房间的拖鞋应每天用500毫升氯消毒剂清洗、浸泡和烘干。⑤加强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在查房、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要求医务人员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后洗手或使用快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专职医院工作人员、后勤清洗中心不定期现场检查执行情况,每季度统计用品数量进行对比。⑥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将感染类似多重抗药性细菌的病人置于同一病房,严格分隔感染和非感染病人,护士在患者名单上用粉色、隔离室或床边放置了蓝色隔离牌,并填写了《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患者管理登记表》。患者在检查、转诊、手术前应通知收治科室采取相应的隔离标志和措施。⑦定期监测。医院感染监测是一项长期、系统、持续的工作,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治疗室、处置室的空气、手、咽拭子、氧气加湿瓶、引流装置及各种消毒物品每月监测一次,及时发现监测不合格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⑧合理使用抗生素。临床感染仍以G-菌为主,G-菌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如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数量增加,提示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在治疗G-菌感染时应合理使用,减少经验性用药的盲目性,提高抗生素选择的合理性,延缓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避免因滥用抗菌药而产生抗药性细菌。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0-100分,越高越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3.0软件中,构成比用卡方统计,计量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t=7.213,P=0.000<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是96.100±3.25分,而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是90.44±2.88分。
2.2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
实验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6.135,P=0.013<0.05)。见表1.
.png)
3讨论
作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高发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在广泛使用抗生素后,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细菌耐药性将呈现增加和多重耐药的趋势[3]。对于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患者, 随着多重耐药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耐药菌传播感染是患者的一大隐患,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安全管理中,只有通过持续培训,才能强化接触人群耐药细菌感染意识,重视细菌监测,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只有限制使用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控制医院感染,才能遏制耐药菌株的出现、扩散,还需要严格隔离感染者,切断传播途径,确保患者安全[4-5]。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效果确切,有利于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欢,黄云丹.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1):178-181.
[2]李娜.医护一体化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4):119-121.
[3]薛俊峰,安爱荣,陈霞.医护一体化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2):258-259.
[4]李翔燕,吴春华.护理管理的作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8,15(04):624-626.
[5]林佩贤,黄宝添,许斐斐,林伟青.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与耐药性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5,42(04):22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