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   作者:王施施
[导读]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6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38),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预防性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其可遗留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以及瘀滞性溃疡等症状。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是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三大因素,重症监护室患者由于病情危急,血液流通不畅,且需要长期卧床修养,因此有着很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这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还会增加疾病治疗难度,不利于患者尽早康复[1]。因此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治疗过程中有必要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啥预后。本次研究以76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6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38),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研究组)。对照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8.03±6.47)岁;研究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7.98±6.51)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风险评估。护理人员仔细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2)具体措施。调整重症监护室温度及湿度,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将工作时间调整至白天,改善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避免局部受压[2]。帮助患者按摩四肢,改善下肢血液流动。尽可能选择上肢进行静脉穿刺,避免下肢血管受损,预防血栓形成。若无法避免,选择下肢大隐静脉的小分支进行穿刺,并且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执行操作,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

遵循医嘱输注药物,如果需要给予患者刺激性药物,需要先稀释在缓慢滴注,从而预防血管壁损伤。为患者穿戴抗血栓梯度压力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3观察指标
康复指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21.0 软件处理,设定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1/38),高于对照组13.2%(5/38),P<0.05(X2=7.721,P=0.005);研究组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为(2.13±0.67)d,短于对照组(2.87±1.03)d,P<0.05(t=3.7125,P=0.0004);研究组住院时间为(6.82±1.44)d,短于对照组(9.76±2.21)d,P<0.05(t=6.8708,P=0.0000)。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液异常凝结,从而引发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临床症状,其在重症监护室中有着很高的发生率,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疾病可能进展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形成以促使患者尽快康复[3]。常规护理会关注患者病症变化,但是其不具备预见性及针对性,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与之相比,预防性护理更具有前瞻性,护理人员会依据患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随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而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会规避操作风险因素,并且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血栓形成,从而有效减轻病症带给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经济压力。本次研究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预防性护理干预有着更优的康复指标(P<0.05)。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效果理想,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豆敏,王鹏. 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3):499-500.
[2]高波.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的临床观察[J]. 双足与保健,2018,27(23):106-107.
[3]屠悦,林雪娟. 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2016,14(21):2194-2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