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于缓解脑出血患者术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5月~2020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134例脑出血术后并发中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康复组,均为67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康复组另外实施康复护理,2个月之后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康复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4%(61/67),参照组为77.61%(52/67),显著低于康复组;康复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97%(4/67),参照组为19.40%(13/67),显著高于康复组。结论:康复护理可以缓解脑出血患者术后吞咽障碍,防范各种并发症,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出血;术后;吞咽障碍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多发于50~70岁中老年人,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通常在活动或激动时发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可谓“急症中的急症”[1]。经过急性期抢救之后,由于脑部吞咽神经受损,口腔和喉咙的肌肉控制受到影响,50%左右的脑出血患者在术后会出现吞咽障碍。临床研究主张尽早实施康复训练,可是一直以来吞咽障碍未被引起足够重视。有鉴于此,我院对脑出血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34例脑出血术后并发中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均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经过Gugging吞咽功能测试,评分为14~0分,确认为中重度吞咽障碍。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有精神疾病者、口腔疾病引起的吞咽障碍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为参照组和康复组,各为67例。对照组男38例,女29例;年龄为51~76岁,平均(58.24±5.39)岁。康复组男39例,女28例;年龄为52~77岁,平均(58.27±5.42)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呈均衡分布,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天3次为患者吸痰、清洁口腔,嘱咐患者遵医服用药物,及时对症处理各种临床事件。康复组另外实施专门的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为:①心理辅导:患者刚经历脑出血,又发生吞咽障碍,难免紧张、恐惧、担忧,容易刺激神经,进一步加重病情。护理人员主动加强沟通交流,解释吞咽障碍只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状,只要积极治疗和训练,就可以很快缓解,并且最终康复,以激发患者信心,正确看待病情。②饮食护理:对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鼻饲或胃管插管的途径供应营养,护理人员注意监测患者病情,待有所好转时改为喂食。中度吞咽障碍患者少量多餐,食用浓稠的、无需咀嚼的酱泥状食品,避免进食清淡的液体,可以把药物碾碎混入食物中。进食时让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卧位,缓慢进食,无需催促,等到咀嚼完毕,并且安全吞咽下后再继续为患者喂食。③口腔护理:保持患者口唇湿润,在进食结束后立即清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如果发现口腔溃疡,就需对症处理。④并发症护理:定时为患者翻身,防止出现褥疮。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若有痰液需及时清理或吸出,防止发生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努力咳嗽,以便于建立防御反射,积极排除气管异物。若患者出现呛咳现象,护理人员可拍打患者背部,促其咳出异物。⑤吞咽功能训练,30min/次,3次/d,具体内容为:(a)护理人员引导患者鼓腮、吹气、吮手指、笑起来等,以便让颞肌、咬肌运动起来,并且刺激咽喉部肌肉。(b)护理人员示范用舌头舔上下唇,指导患者做同样的卷舌动作,还可以做水平、侧方、后缩运动,适当调整运动速度,以便让舌肌功能逐渐得到恢复。(c)护理人员把汤匙放于病人嘴唇的不同位置,引导其伸出舌头舔汤匙,而且做出咀嚼动作,随着病情好转可调整移动速度,有效训练病人的咀嚼功能。(d)有的患者吞咽能力较差,护理人员可用棉签蘸一点冰水或食醋,涂抹到病人的软腭、舌根、咽喉壁等部位,刺激病人不由自主地空口吞咽,10~15下/次,这样有助于锻炼重度吞咽困难者的吞咽动作。(e)引导患者吞咽唾液,然后选择大小、粘性、密度合适的食物让患者吞咽,可采用点头吞咽、侧方吞咽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2]。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和恢复状况,逐渐加大训练难度,甚至增加每天训练次数,以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吞咽功能。
1.3观察指标
2个月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①以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为标准,15~19分为轻度、10~14分为中度、0~9分为重度吞咽障碍。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吞咽障碍,从重度降至轻度为显效;从重度降至中度,或者从中度转为轻度,为有效;仍为原本的中度或重度,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校验两组的数据,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见表1,康复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4%(61/67),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png)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康复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97%(4/67),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png)
3讨论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患的急性脑血管病,大多是高血压导致脑内微血管破裂引起,致死和致残率较高,如果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就需及时实施血肿清除手术、微创引流手术等外科治疗。由于大脑皮质层神经遭受破坏,延髓束发生病变,舌咽神经出现麻痹,术后早期患者容易发生吞咽障碍,这可能引发误吸、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临床主张尽早实施康复训练,以修复受损神经,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3]。
我科室针对术后出现症状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首先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其次做好饮食护理,为康复打下基础;口腔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可以防范各种意外,减少各种并发症;吞咽功能训练是康复护理的重点,我科室针对软腭、舌头、咽喉等部位,采取多样化方法,从不同角度,刺激大脑神经,建立条件反射,训练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吞咽功能,改善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逐渐消除吞咽障碍,建立起正常的反应模式。
从为期2个月的护理结果来看,康复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更少,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针对性康复组护理可以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减少各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陶苍希.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及康复护理[J].医药前沿,2018,008(030):272-273.
[2]王悦.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行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有效性的研究[J].当代护士,2018,25(06):19-20.
[3]金冰明.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的临床康复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7):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