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细节管理在心内科用药安全管理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用药安全常规管理,n=50)和观察组(用药安全细节管理,n=50)。观察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给药风险事件、给药错误发生率及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评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结论心内科用药安全管理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可有效减少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细节管理;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
引言
细节管理涉及到护理的各个方面,细节可以反映护理质量。随着护理模式不断转变,由功能制护理到责任制护理,由整体护理到优质护理,“以人为本”的原则成为临床护理的准绳。针对心内科患者的特点,我们在护理中注重每一个环节的细节管理,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心内科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所有患者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及获得伦理委员会的认可和批准。纳入标准: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患有心,脑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及不配合治疗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6.41±7.24)岁,高血压患者10例,冠心病患者17例,心绞痛患者9例,心律失常患者1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4.89±7.41)岁,心律失常患者11例,冠心病患者19例,心绞痛患者7例,高血压患者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即按照常规方法对患者实施日常生活护理,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定期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检测,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不良反应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发生,要迅速上报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1.2.2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细节管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细节管理制度以护士长为首,对原有用药安全管理护理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进;护士长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加强用药安全护理知识教育,提升护理人员法律及安全意识,同时强化细节管理理念,明确护理人员具体工作内容,明确奖惩细则。(2)加强护患交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充分掌握患者相关信息,规避各种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就必须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交流更加深入、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心理状态。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疑虑,若有疑虑,护理人员要耐心负责地予以解释,让患者能够正确地认识医疗、护理工作,打消其存在的怀疑、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通过细节措施及时预警给药错误:采用科学应用安全标识法给护理人员进行预警,提高其用药安全意识及用药护理服务质量;积极完善和改进给药流程,实施无缝隙用药护理,降低药物领用、发放环节错误发生风险;加强用药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用药知识及技能;护士长将科内常用相关药物说明书收集好,每日早会对1~2种药物说明书进行答疑解惑,避免护理人员因缺乏对新药了解而增加用药安全隐患。(4)加强基础护理:对绝对卧床的患者,要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预防压疮护理,做到三短九洁,使患者清洁舒适,经常翻身、叩背,加强四肢的被动运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协助患者大小便时以及擦浴、导尿、灌肠等处置时,医护人员要随时给予遮挡,使患者感到被尊重,防止产生不安、抑郁等负面情绪。要勤巡视病房,多询问患者的需求并尽量满足。
心内科患者输注的特殊药物多,要根据病情、年龄、药物的浓度、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来调节输液速度,嘱患者不要自行调节滴速,并讲解其重要性,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口服药一定要看服到口,避免漏服而影响疾病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1)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发放我科自拟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2)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3)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实施数据资料统计学分析。满意度评分等计量数据用(x-±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给药错误率、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给药风险事件、给药错误发生率及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2.2两组用药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细节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其护理基础管理、护理文书、药品器械、病区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细节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临床护理工作繁杂,工作内容都是一些细小的事件,这些事件虽小却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只有做好了所有的细小工作才能够实现医疗护理质量的整体提升。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引入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加强细节管理,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各个细节顺利完成无遗漏,减少护理工作中的疏漏,让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细节管理的应用能够将用药安全管理流程分为诸多个细节,并对各个细节进行不断完善。通过加强建立细节管理制度、创建三级信息交流平台、给药错误预警、加强用药细节告知等措施,可促进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及责任意识的提升,进而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对自身护理行为进行约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操作规程标准实施用药护理,进而使临床给药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同时,细节管理有助于科室、护理人员、护理部进行更加充分的沟通交流,保证存在的用药安全隐患能够及时被发现,保证用药护理方案不断得到优化。冯萍等研究指出,细节管理的实施能够将不良事件发生后的消极处理转变为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使处置行为能够转变为控制行为,该种管理应用于临床用药安全管理中对用药护理隐患的减少甚至是消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后,其给药风险事件、给药错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患者投诉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表明细节管理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心内科用药安全性,使患者用药护理满意度获得明显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细节管理应用于心内科用药安全护理中,可实现从根本上减低用药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用药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红玲,周桂芬,王玉芳.风险管理与细节管理在干部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5C):1381-1382.
[2]孙元英.护理警示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9):2158-2159.
[3]谢恩影.注重细节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有效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4):878-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