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新生儿及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均为新生儿,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家庭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新生儿家长PSS:NICU评分均降低,C-PSOC评分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6个月时,两组新生儿身长、体重、头围、运动量表评分及智能量表评分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家庭参与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管理中,有助于缓解家长的紧张程度,提升其育儿胜任感,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家庭参与式护理;新生儿;护理管理;应用效果;生长发育;影响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进度也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也逐渐将国外一些先进的护理理念逐步引入国内,其中包括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等。家庭参与式护理的提出是对传统新生儿护理模式的突破,符合现代护理要求以及患者家属的追求,能够为新生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本次研究以本院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新生儿及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均为新生儿,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胎龄28~33周,平均(30.71±0.39)周;男22例,女21例;单胎妊娠;新生儿母亲年龄24~36岁,平均(29.03±1.63)岁;孕次1~4次,平均(2.42±0.19)次;新生儿父亲年龄26~41岁,平均(33.25±3.27)岁。试验组新生儿出生胎龄29~34周,平均(30.74±0.35)周;男21例,女22例;单胎妊娠;新生儿母亲年龄23~35岁,平均(29.00±1.58)岁;孕次1~5次,平均(2.45±0.20)次;新生儿父亲年龄26~42岁,平均(33.30±3.22)岁。两组新生儿及其家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会同意及批准,所有家长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胎龄28~34周;②新生儿出生时体重1~2.5kg;③住院时间>3周;④出院后3、6个月时新生儿父母能配合完成随访工作;⑤新生儿家长认知功能、意识状态、精神状态正常。排除标准:①新生儿并发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②新生儿并发内分泌系统疾病;③新生儿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类疾病。
1.2方法
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组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的方法进行患儿的护理传统的护理方法其具体措施包括:护士负责患儿住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家属在规定时间通过视频对患儿进行探视,患儿出院时由责任护士为患儿家属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护理方法等。实验组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家庭参与式护理:(1)患儿出院前1周向患儿家属介绍家庭参与式护理的方法及规章与配合要点等,家长同意后签字;(2)对参与的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培训,包括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等;(3)开设母婴同室的房间,做好消毒隔离并配备必要的基础设备与抢救设备等,家属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完成对新生儿的护理康复及喂养工作。
1.3观察指标
两组新生儿家长紧张感及育儿胜任感评分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出院后3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F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家长紧张感及育儿胜任感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新生儿家长PSS:NICU评分及C-PSO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新生儿家长PSS:NICU评分均降低,C-PSOC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png)
2.2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出院后3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出生时,两组新生儿身长、体重、头围、运动量表评分及智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个月时,两组新生儿身长、体重、头围、运动量表评分及智能量表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png)
3讨论
随着新生儿护理管理中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患儿的父母逐渐参与到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中。患儿入院后,由于父母担心患儿,会产生负面情绪,假如护理人员没能关注或引导患儿父母的情绪,可能产生敌对情绪和过激行为,最终影响医患、护患交流,以及患儿的治疗、护理工作。在儿科护理中,参与的对象主要是患儿的家属。通过构建、实施和评价新生儿护理人员参与沟通课程来提高护士的参与能力,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指出课程能够帮助理清思路,更加重视沟通的机会,而不是采取忽视的态度。由于新生儿独特的护理环境原因,护士应学会更加稳妥地对家属做出保证,能够更加放松地与家长进行交流,更愿意去帮助家长。一方面提升了沟通的应用程度,另一方面也为患儿和家属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两组新生儿家长PSS:NICU评分均降低,C-PSOC评分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6个月时,两组新生儿身长、体重、头围、运动量表评分及智能量表评分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家庭参与护理确实有利于促进新生儿体重增长和改善喂养情况,而增加家庭每日参与时长对促进新生儿体重增长的效果更加明显。研究表明,母亲轻柔的声音、亲子间的皮肤接触给予新生儿听觉、触觉上温和的刺激,有助于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平稳,改善睡眠质量,同时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新生儿体重的增加。母婴间的皮肤接触以及患儿的吸吮可以有效刺激母乳的分泌,增加母乳喂养的机会,而母乳可以有效刺激患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减少喂养不耐受率。新生儿实施家庭参与护理,由父母为新生儿提供个性化综合护理,使亲子接触的时间提前,可以有效改善喂养情况,促进体重增长。家庭每日参与时间的增加,使父母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专业支持、家庭间的心理支持,有更多时间学习和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和进行亲子互动,父母可以持续见证患儿的成长,从而使其紧张焦虑水平显著下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对于新生儿生长发育直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也符合优质护理的宗旨,也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当代医学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填补新生儿延续性护理的空白等,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丹莹,练素斌.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2):159-161.
[2]景波,杨海兴.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8):59-61.
[3]李丽娜.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9):1233-1235.
[4]余荣.家庭参与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价值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3):243-244.
[5]张敏,张丽,关志,于子荞,王莹.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用于NICU新生儿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2):1692-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