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对急诊患者,要提高护理合格率和护理质量,在其安全管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常规组的50例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方法,对实验组的50例患者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最后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评定,包括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合格率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等。结果 关于患者满意度,常规组远低于实验组;关于护理质量评分,常规组远低于实验组;关于护理合格率,常规组远低于实验组;关于意外事件发生率,常规组远低于实验组。这四项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在急诊科实行护理时,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合格率,并能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由此可见,护理风险管理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急诊患者;安全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在医院所有的科室中,急诊科的作用非常关键,是抢救病人的第一科室[1]。在急诊进行治疗的患者一般病情比较急,并且病情具有多变性,较为复杂,风险程度高,因此,病人的抢救对于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等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救治,导致患者死亡,很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影响医院的声誉[2]。因此,在急诊的护理管理当中,采用有效的护理管理方式,使得急诊科抢救患者的整体成功率得到大大增加,并且使发生的意外事件得到有效降低,降低护理的风险,能够让患者对整个护理过程感到非常满意,表明护理质量是非常高的[3]。通常情况下,护理风险管理是比较前沿的护理手段,其优势非常明显,其系统性和科学性都比较强,可以对护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预估,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降低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4]。本研究主要探讨对急诊患者,要提高护理合格率和护理质量,在其安全管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以下为具体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均50例,对常规组急诊患者实行常规患者,对实验组急诊患者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常规组的50例患者中,有34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21-78岁,平均年龄(46.72±6.72)岁。实验组患者男性2例,女性18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6.67±6.63)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因为急危重症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护理管理模式的不同之处了解,愿意积极配合接受;此次研究也经过医院相关部门允许批准。排出标准:认知能力较差、意识不清以及精神病等患者不在本次研究范围内;传染病病例也排出;患者相关证件不完整排出;哺乳期和妊娠期的病患排出;抵触情绪强烈的患者排出。两个小组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监测,观察血压、心率等指标,做好呼吸道管理,进行饮食指导、基础护理等。
实验组:(1)护士长必须根据急诊科室的职责及特征,建立科学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并且让经验丰富以及资历较深的护士进行补充和完善,并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对制度进行修改,逐渐提高制度的完善程度[5]。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制定以后,要组织全科护士对制度进行学习,要求所有的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的内容,并且了解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能够对风险事件进行很好的预防,提高服务质量[6]。(2)在急诊科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主要是让护理人员掌握急救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了解急救物品的摆放以及使用方式等,让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进行有效的处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危急情况的处理能力[7]。(3)做好抢救仪器、药品的管理,需要贯彻个人负责制,每一台仪器都要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检查和护理,定期进行清洁,检查系统,并且在每次使用的时候要做好记录,如果出现异常的情况要及时的上报,然后进行处理,保证每次使用的时候仪器处于正常状态[8]。(4)保证护理文书要书写规范。护理文书记录了患者抢救的过程,当出现护理纠纷的时候,护理文书可以成为有利的证据,对于维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护理文书的书写当中,要保证真实、详细以及全面,不断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5)
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及时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要面带笑容地耐心讲解,告知患者家属实际的病情,并给予患者治疗的信息,实时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用贴心的护理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从而缓解患者内心的恐惧感和排斥感,让他们能主动配合护理措施。假设发生护患矛盾,护士要做到忍让,避免发生不良后果[9]。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合格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护理合格率差异,主要包括物品灭菌、护理文书的书写、人员操作、导管护理以及医疗考试五个方面,记录患者的例数,然后进行比较。
(2)护理质量评分[10]:在本次研究中,由医院领导、护士长及护理人员共同讨论制定出护理服务调查问卷,及时发放给患者让其客观、公正地评价,问卷的内容分为4个方面,即隔离消毒、文书书写、健康知识宣传和基础护理等,每项满分都是100分,患者自主打分,其分数越高就体现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质量更满意。详细记录和统计所研究的患者给出的评分,进行全面分析。
(3)护理满意度评分[11]:护理满意度评分表也是由多方人员共同讨论制定,分为四个评分项,即环境设施、护理过程、护理态度和护理结果等,每项满分都是100分,其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
(4)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本次研究观察的意外事件主要包括药物过敏、输液反应、坠床、自残自杀、烫伤、摔倒次数、交叉感染等,并统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然后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20.0展开整理分析,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检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检验结果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合格率差异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护理合格率上,实验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ng)
2.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护理质量评分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ng)
2.3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护理满意度评分上,实验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ng)
2.4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差异
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上,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ng)
3 讨论
急诊科当中的护理风险比较高,主要是对门诊输液当中的护理风险、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护理风险等。由于急诊科大部分患者为危重症患者,患者和家属的情绪不稳定,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救治,或者救治的效果没有达到患者和家属的预期,就很容易导致医患纠纷[12]。因此,需要采用良好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有明显提升,还能避免出现一系列不良的事件,使护理质量得到整体增强。
本研究主要探讨对急诊患者,要提高护理合格率和护理质量,在其安全管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显示,关于患者满意度,常规组远低于实验组;关于护理质量评分,常规组远低于实验组;关于护理合格率,常规组远低于实验组;关于意外事件发生率,常规组远低于实验组,说明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帮助提高护理合格率和护理质量,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存在患者救治的整个过程,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或者处理,容易出现伤残或者死亡等不安全事件[13]。临床上很多的医患纠纷都是由于细节疏忽导致的。在实行护理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建立科学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是第一步,并且在实践中针对不断新出现的风险事件展开分析和总结,然后进行制度完善,让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学习,了解如果规避和处理风险事件,有效的提高了风险的管理效果。加强对护理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让她们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从根本上提高警觉性,提高处理的效率,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14]。对急诊护理当中的设备进行人人有责制的管理,能够强化护士的工作责任感,为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提供保障[15]。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深入沟通,进而能够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及需求,就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急诊患者,要提高护理合格率和护理质量,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采取安全管理,选择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避免发生各种意外事件,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剑影,邱琳.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7):165-165.
[2]蒋琴,徐晓燕,周莉,等.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6):380-381.
[3]石明菊.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8,12(20):27.
[4]李玉平,潘巧玲,柯博熙.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22):2803-2805.
[5]李凌云,林洁.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17(49):187-188.
[6]姜春芳.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6(1):57.
[7]王珍.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0):158,166.
[8]赵肖霞,牛春娟.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5(90):221-223.
[9]刘美春.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3(42):156+159.
[10]张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及满意度观察[J].首都医药,2018,25(18):117.
[11]钱才女,秦藴新.护理管理方面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评价[J].护理学,2018,7(4):183-187.
[12]陈晓潭.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8,5(9):221.
[13]张美萍,杨文艺,石芬,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22(5):192.
[14]曹艳.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0):222+226.
[15]龚莉英,周根娣.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7):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