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心脏康复治疗在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122例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心功能及睡眠质量;治疗3个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患者LVEF(53.5±5.4)%、LVESD(30.1±3.2)mm、LVEDD(43.1±3.1)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1±6.1)%、(33.2±3.1)mm、(47.2±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PSQI评分(6.3±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76.36±5.55)、(81.33±5.59)、(79.28±5.81)、(82.50±5.1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1.40±4.76)、(72.75±6.41)、(73.61±3.21)、(73.07±6.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79%低于对照组的14.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施以心脏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康复治疗;睡眠质量;心功能
引言
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作为心内科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病死率有所上升。受生理、心理、家庭环境及社会关系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多数患者伴有睡眠障碍,长期睡眠障碍会影响患者心功能恢复,增加反复住院风险。临床治疗CHD合并睡眠障碍以促睡眠药物、镇静药物为主,其缺点在于短期疗效明显,远期作用有限,且存在不良反应及易成瘾性。心脏康复治疗是一种新型干预措施,本研究将其应用于CH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内科2018年12月~2019年9月接诊的122例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PSQI评分≥7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相关的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器质性损伤以及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近期服用过精神类药物的患者;合并肺部疾病、肿瘤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研究组患者中,男31例,女30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9.5±7.3)岁;睡眠障碍病程2~5年,平均睡眠障碍病程(3.1±0.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8.1±8.0)岁;睡眠障碍病程2~5年,平均睡眠障碍病程(3.3±0.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仪器:德国Cosmos Pulsar 4.0活动跑台,美国Mortara 12导联心电图仪,美国迪姆DMS300-4A动态心电图记录仪,鱼跃指脉氧仪,欧姆龙血压。
康复运动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给予个体化处方,参照美国心脏学会制定的《三阶段康复运动方案》制定康复运动训练计划。老年冠心病患者应避免剧烈的运动方式,可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以室内健步走为主,辅助慢跑、登自行车,训练需达到靶强度,靶强度通过靶心率及自觉用力程度(Borg)确定,以最大心率的65%~85%为靶心率,靶心率=(220-年龄)×65%(或85%),自觉用力程度Borg计分达12~16分为靶强度。每次运动逐渐达到靶强度,持续20min~1h,每周3~4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患者运动时需佩戴心电监护,运动过程中需测量指脉氧、心率、血压,运动前后均行心电图检查,实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院内医师指导下运动,院外电话督促、指导运动,依据情况随时调整运动方案,同时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及心脏康复运动治疗12周。药物治疗组患者给予冠心病药物治疗及心理暗示,必要时给予睡眠药物治疗,持续12周。12周后检测2组患者HRV及PSQI评分,到访率100%。对照组不给予康复锻炼及药物治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SD、LVE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LVESD、LVEDD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患者LVEF、LVESD、LVEDD水平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PSQ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PSQI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SF-36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CHD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致病,其死亡率占全部心脏病50%~70%。由于该症病程长、病情复杂、症状多,患者易出现负面情绪,继而影响睡眠,造成睡眠障碍,不利于患者恢复及预后。研究指出,睡眠障碍会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加,造成血压、心率升高,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心室颤动阈值,引起斑块破裂,诱发心血管事件。因此,需积极对CH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治疗。促睡眠药物、认知行为、部分替代治疗在CH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均存在一定缺陷,且效果欠佳。心脏康复治疗是应用多种协同、有目的的干预措施,促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生活,提高生命质量,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心脏康复治疗是以运动为核心,有提高冠状循环运动及冠状动脉扩张能力作用,诱导神经激素及某些血管活性物质改变,调节内皮及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睡眠障碍会促进CHD患者分泌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造成心跳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增加血小板黏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影响预后。可见,有效睡眠可改善CHD患者心功能,缓解疲劳,减少机体耗氧量,降低血管再狭窄风险,对于疾病康复及转归有利。余萍对老年PCI术后失眠患者应用心脏康复治疗,结果提示心脏康复可降低PSQI总分,改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华流荣.心电监护结合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医疗装备,2019,32(22):154-155.
[2]范秋季,李瑾,何俊,等.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志,2019,27(11):6-10.
[3]吴春,尹瑞馨,孙然然,等.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探讨.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0):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