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床边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   作者:1.藏楠 2.张浩
[导读]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神经内科床边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神经内科床边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的100例,根据患者所实施的康复护理情况将b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仅落实基本的良肢位摆放、抗痉挛干预,下床活动做好防跌倒干预;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床边早期康复介入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FAM评分、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以上两项评分,较干预前有提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Barther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Bartherl评分,较干预前有提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床边早期康复介入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从而提高其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神经内科;床边早期康复介入;脑卒中;肢体功能
        引言
        脑卒中是我国老年人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现阶段我国出现脑卒年轻化的趋势,且脑卒在临床上有着突发、多变的特点,有非常高的致残率,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虽然当前医疗的不断完善,已经可以降低脑卒中死亡率,但是致残率却无法保证,致使部分家庭由于脑卒中在经济上有着巨大的负担。此外,脑卒中会使患者失去一部分劳动力,甚至严重的患者会失去全部的劳动力。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康复护理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部分患者在早期接受康复护理的治疗,都可以在肢体功能上得到很大的改善,不仅对恢复肢体的功能有很好的帮助,还能提升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使他们可以带着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的100例,根据患者所实施的康复护理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男28例,女23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2.7±3.2)岁。对照组50例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0.4±4.3)岁。两组患者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②均为首次脑卒中发病患者,且无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史;③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的患者;④能够配合肢体功能训练实施的患者。(2)排除标准:①四肢已经发生严重瘫痪的患者;②发病前即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④合并精神疾病或由于其他因素影响而无法进行正常沟通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为治疗护理、用药指导、输液管理、病情监护,住院期间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机械通气的对象需要进行呼吸机管理。内科住院期间,针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安排训练,不进行早期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落实基本的良肢位体位、抗痉挛处理。可以下床活动时,做好跌倒的预防。观察组给予早期神经内科床边康复介入,一般在病情稳定48h后即可开展训练。(1)康复训练的辅助工作:评估患者的病情及精神是否正常;提倡早期拔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以及喂养,配合摄食训练、吞咽功能训练;重视营养供应,以满足训练的消耗;加强有关安全运动的健康教育,增强患者的训练安全感;多学科协作,配合做好合并症的管理。

(2)训练的主要内容:除基本的抗痉挛、良肢位摆放外,还要进行小关节被动训练,通过按摩等方式锻炼健侧的关节运动功能,预防肌肉萎缩;意识清楚、病情稳定、可以起身以及翻身时,可以进行床上训练,包括小关节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翻身训练、起身训练、上举上臂训练、屈肘与踝泵训练;可以下床时,可以进行更多主动、被动训练,护士监督下开展,主要运动方式包括站立位维持训练、直腿抬高、床旁行走、走廊行走训练;患者耐受较好,可以进行抗阻运动、平衡训练,如无扶持室内行走、有扶持室外行;充分利用日常活动完成训练,如日常活动上下楼梯、提物训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还需要进行肺功能训练。(3)提高依从性的主要方法:在卧床期间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安全性,特别是老年患者,卧床过久与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褥疮、肺炎等关系密切;通过巡视、查看训练计划表管理方式,督促患者完成训练计划,根据落实情况、患者及家属的反馈,调整训练的强度;通过列举优秀的案例、展望未来等方式激励患者,提高训练的依从性。(4)可以借助的康复训练设备:利用康复设备开展康复训练,训练期间采用的康复系统为四川科仪诚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ZEPU-k2000E型床旁下肢智能运动康复机。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FAM评分、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以上两项评分,较干预前有提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后术后的Bartherl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Barther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Bartherl评分,较干预前有提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卒中作为临床多发病,以一次性或长久性的脑部功能障碍作为主要临床特征。据相关调查显示:50%以上经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然而根据现阶段的研究证实:早期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具有可逆性,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作为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将早期康复锻炼和其他治疗手段相互结合,达到减轻人体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机体功能缺失、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尽早融入社会活动等目的,以此来提升治疗效果。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中老年人脑卒中患者的数量和比例都逐年上升,而且出现了年轻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单是给患者本人会带来巨大的身心负担,同时也会让患者的家庭陷入到困难状态。面对于这种情况,让患者身体机能恢复,能够有效的帮助到患者本身和家庭的生活质量保证。对于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需要进行制定相关的恢复计划,尤其是在进行早期恢复过程中间,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恢复的效果。在制定合理有效地护理手段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患者当前的生理接受程度有多高,又要考虑患者心理状态能否满足进行康复护理需求,能佛通过一定的心理干预,让患者尽快的符合早期护理需求。研究显示,早期护理对脑卒中表现出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对于患者康复效果的总体有效的统计结果显示,进行早期护理的观察组有效率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的对照组表现出了更好的有效率。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护理是一种十分有必要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到患者进行恢复,所以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毛媛,朱芸,张天照.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05):624-626.
        [2]任彩丽,付娟娟,王红星,等.早期康复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03):275-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