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自理能力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   作者:肖德文 胡青 贺美珊
[导读] 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自理能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为(90.24±12.6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8±10.85)分(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79.52±6.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9±7.15)分(P<0.05)。结论 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患者运动语言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自理能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self-care abilit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e to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hemiplegic hemipare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each)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FMA and Barthel index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FMA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Barthel index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e to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motor language function and self-care ability.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e to cerebral infarction; Functional recovery; Self-care ability


        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具有致残致死率高、发病急骤、缺血或缺氧等特征,占全部脑卒病例的80%,该病频发于中老年人群[1-2]。老年脑梗死患者常表现出半身不遂、语言障碍、不省人事等症状,危重时易出现偏瘫,严重影响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长期卧床治疗,易引发生理和心理功能性损伤[3-4]。文献指出[5]发病早期实施治疗和护理是促使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关键期,同时随护理工作发展,临床所需护理模式也许不断创新[6]。为促使脑梗死偏瘫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升日常自理能力,本研究对其采取有计划性的早期心理干预、体位护理、早期康复锻炼及早期生活能力训练,获得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1)依据临床病症、脑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且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确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7];2)年龄≥60岁;3)精神正常;4)患者和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8]:1)合并严重心肝肾器官性疾病、肿瘤等;2)入院前诊断或患有精神、沟通障碍;3)资料齐全。按照我院规定,本次调查实施前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依据规定填写了“医学研究伦理审查申请表”。
        对照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3.09±6.34)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病程(4.78±0.94)年;左侧肢体瘫痪患者39例,右侧肢体瘫痪患者41例。观察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2.68±6.12)岁;病程7个月-8年,平均病程(5.16±0.94)年;左侧肢体瘫痪患者37例,右侧肢体瘫痪患者4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办法,主要包括: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做好病情观察,维持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病房清洁卫生,依据个体差异指导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良肢位的摆放,待病情稳定2周后行常规肢体锻炼等康复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早期心理干预
        由于脑梗死患病突然,常伴随失语、肢体偏瘫情况,易产生绝望、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分析心理需求,针对经济困难患者,帮助其进行社交网络筹资,如:众筹等,缓解经济困难,感受社会关爱;对手术治疗患者,发放治疗宣传册,讲解成功案例,宣教手术原理、意义和注意事项,帮助减少手术风险、术后功能恢复、自理能力担忧,疏解情绪、提高信心。
1.2.2 体位护理
        协助患者采取良肢位,预防痉挛,保护肩关节等。取仰卧位,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肩胛骨向上延伸,给予肩关节下垫软枕方式辅助保护。同时,循序渐进调整患者上臂至微外展、外旋状态,注意腕关节保持伸直、手指维持伸开,掌心保持向下,膝关节稍屈伸15°-20°内[8]。取侧卧位,协助患者前伸肩部,保持肩关节的屈曲度30°-90°内,掌心保持向上,手指张开,逐步伸直肘部[9]。取健侧卧位,协助支撑患肢,前伸健侧肩部,掌心缓慢转向健侧肢体,稍伸直肘部,注意不可垂腕。
1.2.3 早期康复锻炼[10-11]
        (1)第一阶段。入院后1-3d,观察手术患者麻醉清醒状态、生命体征波动,由专业护士指导早期肢体运动锻炼,每日协助患肢上、下肢关节抬高、屈、伸、外展以及内外旋等被动活动关节训练,幅度由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由小到大,每次关节活动5-10次,10-30min/次,2次/日,同时专业人员协助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翻身、坐起、移动并保持平衡,牵拉患肢时需掌握力度,避免软组织或关节损伤。(2)第二阶段。入院后4-7d,在专人陪护下,患者辅以拐杖、助行器等进行站立、下床活动平衡训练,指导患者持续站立10-15min,并可进行短时间行走等主动活动关节训练。(3)第三阶段。入院后7d至出院前,医护人员依据功能恢复情况,加大运动力度,将步行区域由病房内扩大至走廊或室外,专业人员及时纠正错误步态,2次/日,每次步行距离对前一次步行距离增加50m,合理调节步行速度。
1.2.4 早期生活能力训练
        观察患者肌力等功能恢复状况,指导生活能力训练,开展自主穿衣、解扣、刷牙、梳头、用筷、如厕、握笔等基本活动技能,锻炼肢体功能。利用视频、读书、广播等多元网络平台指导患者语言康复训练,例如:向患者现场示范发音口型、舌唇动作,耐心指导患者联系发生,使用带字图片或卡片训练发声,与家属共同鼓励患者多开口、多交流,促进语言功能恢复。
1.3 方法
        1.3.1 调查工具
        1.3.1.1 一般资料问卷
        由科室根据临床患者特征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含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婚姻状态、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
        1.3.1.2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FMA)[12]
        选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FMA)[11]评估两组患者肢体及运动功能评分情况,该量表得分范围0-100分,FMA评分高低与其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成正相关。
        1.3.1.3  Barthel指数量表[13]
        选择Barthel指数量表[12]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水平,该量表得分范围0-100分,Barthel指数得分高低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水平成正比。以上量表经检验均有较好信度和效度。
        1.3.2 调查方法
        选择安静的调查环境,分别在患者入院第1d及出院前1d,应用统一指导语,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与FMA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指导患者准确填写,完成后统一收回及评估。共发放问卷与各量表分别为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为(90.24±12.6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8±10.85)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理能力评分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79.52±6.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9±7.15)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一方面由于生理机能衰退,功能障碍发生后依靠自然康复对比中青年困难;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因缺乏必要康复护理,导致关节挛缩变形、肌肉萎缩、肩关节脱位等病症;加上临床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常伴随严重脑神经损伤及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当前大量研究[14-15]使用逐步增强肌张力、提高患肢痉挛等常规护理模式帮助患者恢复活动及生活自理能力,但该过程漫长、术后康复状态不佳等问题仍困扰医护人员。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很多报道均称[16-17]脑梗死造成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肢体功能障碍,最佳康复训练是并发24h时,同时康复介入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其机制可能与脑的可塑性相关。本次研究采取早期心理干预、体位护理、早期三阶段康复锻炼、早期生活能力训练等4模块早期康复护理,促进感受器接受传入性冲动进而大脑皮层功能可塑性发展,尽快恢复丧失功能,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状况,该结果与寇冬艳等人[15]结果相符。究其原因:①心理因素。因患病易产生绝望、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早期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术前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分析心理需求,针对经济困难患者,帮助其进行社交网络筹资等,疏解情绪、提高信心,从而保证术后患者最大程度配合锻炼[18];②早期康复锻炼。体位护理,以及早期每日协助患肢上、下肢关节抬高、屈、伸、外展以及内外旋等被动活动关节训练,可促使神经突触再生、重构中枢神经,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敏感度,促使肌肉、韧带尽早恢复[19-20]。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及时修复损伤神经利于代偿,实现药物治疗无法完成的挖掘人体潜在修复功能。据研究表明,分阶段尽早功能锻炼对神经轴突突触联系或神经侧支循环构建、重组及代偿效果显示,患肢运动能力恢复效果极好。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运动语言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根据患者肌力等功能恢复状况,指导生活能力训练,开展自主穿衣、解扣、刷牙、梳头、用筷、如厕、握笔等基本活动技能,使瘫痪肌肉得到伸展,减小肌张力并降低兴奋性,促使血液和淋巴循环及新陈代谢,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规避废用性萎缩;其次,还帮助患者与家庭重新建立自信心。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得出,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患者运动语言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柳.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08):167-168.
[2]毕茹,李娜.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名医,2019(08):202.
[3]李梅,李永红.早期规范化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2):81-83.
[4]聂俊英.中医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9,34(14):2253-2255.
[5]牛翠翠,翟淑娟.早期康复护理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0):157-158.
[6]王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0):277-278.
[7]姚娟娟.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伴偏瘫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0):136.
[8]韦献萍,林玉贞,黄晓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的效果及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7):100-101.
[9]王哲.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2):95-97.
[10]孟宪梅. 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
[11]李慧敏. 系统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力改善的效果评价[D].东南大学,2018.
[12]谭千跃.社区康复护理路径用于老年脑梗死致偏瘫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5):143+145.
[13]谢静.奥塔戈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中国全科医学:1-6.
[14]黄立琼.强化康复护理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存质量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2):43-44.
[15]徐晓玲.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指导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2):264-265.
[16]丁瑞英.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2):241-242.
[17]潘革,李秀兰.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8):139.
[18]寇冬艳,唐晓斌,张园园,张艳青,张国娟,邹雅惠.引导式教育训练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早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09):1211-1215.
[19]尤莉.放松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7):151-152.
[20]符晓艳,王羚入,董茂渝,韦纯珏,邓月月,周华东.脑梗死偏瘫患者主动运动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08):827-8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