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护士负性情绪现况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   作者:张琰、黄春丽、薛兰芳、周雅英、韦志慧
[导读] 规范化培训护士 负性情绪 心理干预
        关键词: 规范化培训护士  负性情绪  心理干预
        规范化培训护士焦虑等负性情绪程度显著高于国内普通人群常模,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群[1]。负性情绪影响规范化培训护士身心健康及护理队伍的稳定。目前关于规培护士负性情绪的干预主要以心理干预研究为主。现结合自身管理经验及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对规范化培训护士负性情绪现况及心理干预策略进行综述。
1.规培护士负性情绪现况
        1.1规培护士负性情绪产生的背景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编制的需求,医院每年都会招聘大批量的新护士。护士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是针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正式上岗前接受的培训[2]。国家卫计委在“国卫办医发〔2016〕2号”文件中指出:从2016年开始在三级综合医院正式推行新护士规范化培训[3],明确指出,新毕业护士需接受至少2年以上的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作为全国卫生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后护生进入临床独立工作前的重要过渡期,是护士职业心理素质、能力培养及完善的重要阶段[4],对护士职业生涯影响深远。近几年的规培护士多为“90”“0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宠爱,刚从学校走向社会,从事临床工作时间短,缺乏临床实践知识,专业学习和考试加上社会媒体负面报道,使其对护理工作容易产生厌恶、身心疲惫,希望脱离护理岗位。规培护士面临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频繁多科轮转、繁重的培训任务、工作负荷重、社会支持降低、工作环境变化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多重压力,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一系列负性情绪[5]。
1.2规培护士负性情绪产生原因及影响:
        1.2.1原因  规培护士在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临床护士,同时工作强度及专业性也相应转变[6],然而规培护士,普遍存在职业认知度低及专业知识的欠缺的问题,尤其是在初期。另一方面,临床工作负荷重,生活无规律,以及面临将来的职业规划、就业压力等现实问题,会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7]。黄葶,辛华等[8]对某三甲医院161名规培护士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庭负担、临床专业知识及技能、工作氛围对规培护士焦虑抑郁有影响;家庭负担及轮转科室的不同对焦虑有影响。谭其玲,马登艳等[9]采用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SAS)对171名规培护士在培训初期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导致他们焦虑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临床护理工作压力、专业知识欠缺、人际关系压力、经济压力等。
        1.2.2 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10],1年以内的规培护士流动(离职或换岗)率约达35%~60%,37%有意愿改变工作,影响其职业态度和留职行为,严重干扰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和护理质量。国内外研究表明[11],负性情绪不仅会导致护士产生乏力、失眠、头痛等躯体症状以及抑郁、焦虑、无助感等心理问题,影响自身身心健康,而且负性情绪会限制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会影响到护理服务的质量,导致工作绩效差,使患者满意度降低,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负性情绪还可在同事之间造成相互猜疑、责备、埋怨等,影响科室的团结和工作的协调影响与患者及同事的人际关系[12]。
        2 干预措施
        2.1人文关怀  崔屹,章丽丽等[13]将护理人文关怀融入、运用到临床实践,激发内在的关爱和同情,在护理中自觉表现出关怀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张练[14]认为人文关怀理论下实施“微关怀”能够降低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郎红娟,杜艳玲[15]认为对护士实施基于Watson关怀理论的人文关怀,可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稳定护理队伍。余春华等[16]肿瘤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加强理论、技能传授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教育,强调人文关怀教育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基础,培训收到满意效果。相关研究[17~18]表明,采取基于Watson关怀理论的关怀措施,不仅能促进护士身心健康,减轻负性情绪,还可以增强护士的工作自豪感,工作满意度及职业认同感,促进护理队伍的稳定。
        2.2专职带教  符卓,黄芬等[19]研究指出专职带教对规培护士焦虑进行干预,可提高规培护士的应激适应性及工作热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护理工作中,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专职带教是规培护士在各科室轮转期间固定一位老师带教,关注规培护士的全面成长,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引导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压力源,保持身心健康,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认同感。
        2.3团体心理辅导干预  夏英华,张 昊等[20]经研究指出科学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案对改善规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明显, 团体心理培训能有效降低新护士社交焦虑水平,提高新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水平。该方法对交往焦虑新护士的干预效果已初见成效,但由于持续时间较短,今后将对效果的恒常性及如何延长培训效果的时效,做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2.4巴林特小组培训  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是由精神病专家,心理分析师巴林特于20世纪50年代在伦敦创建的,是国际知名的培训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领域[21]旨在缓解规培护士的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巴林特小组培训的开展,有效缓解了医院规培护士的负性情绪,改善了规培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医院各方面的肯定及好评。巴林特小组培训的实施,增进了规培护士的沟通交流,增强了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有效降低了负性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进一步推广。陈霞,石林等[22]采用巴林特小组培训对规培护士负性情绪进行干预,有效降低规范化培训护士的负性情绪,缓解其心理亚健康状态。
        2.5情绪管理  张帆等[23]进行情绪管理培训收效明显,主要内容为: ①情绪与压力的关系。通过讲解,使护士了解情绪、情商与压力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②ABC情绪机制的主要内容与意义。使护士明确现实事件和情境(A因素)确实影响自己,但必须通过理性和非理性的信念和自言自语的述说(B因素)来施加影响,B因素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C结果)的直接原因。可以通过调节B因素来控制压力反应。③非理性信念和自言自语的表现,使护士掌握理性思维模式自我分析的方法,避免走入非理性误区。④应对不良情绪的技巧。如日常情绪记录表、为情绪问题设立目标、消极-积极心理表象脱敏练习等。⑤应对愤怒、焦虑、抑郁等严重不良情绪反应的自我分析与改进。其后每周1次的沙龙主要由规培护士交流、探讨本周的情绪问题记录与应对过程,并由主持人给予指导。


        2.6同事支持  同事支持从不同层面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支持,帮助护士适应工作环境,肯定其处理压力时的能力和自信。护士自身也应有意识地扩大社会支持网络,尤其是同事支持网络,提高同事支持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在吴志霞等[24]的研究中显示,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对心身反应没有独立效应,只存在交互效应,且社会支持是在个体倾向于较高积极应对的基础上,才对心身反应起明显影响作用。尽管不同学者对于同事支持作用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均认为同事支持可以不同程度地缓冲职业紧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紧张因素-紧张反应的重要中介因素之一。
        2.7运动锻炼[25]  运动锻炼对其他人群心理健康实践性的干涉,实施面广,报道也很多,效果也很显著。因此,有研究把运动锻炼对人们心理健康实践性的干涉应用到护理人群问卷调查法,是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同时增设运动锻炼的基本指标。体育锻炼量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关系二者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锻炼量、躯体化、强迫、抑郁、人际、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总分12项指标,两者之间的积差相关系数都具显著性;锻炼量与其他11个因子均呈负相关。运动锻炼量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关系、影响程度,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说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自然环境、营养、生活习惯、药物以及运动等因素,另外,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环境等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运动锻炼对于心理健康的作用只有在各种影响因素的密切关联中才能够发挥出来。
        3.小结及展望
        3.1积极探讨心理干预联合Watson关怀理论对规培护士负性情绪干预的必要性   目前对于规培护士负性情绪心理干预主要是单方向干预规培护士的思想、心理状态和认知。如何选择或创新一种干预方法,在关注规培护士的思想、心理状态和认知的同时,通过双向提问和交流探讨,使其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关怀,并在交流中自行领悟,建立正确的观念,并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问题,从而最大程度地改善负性情绪,增强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提高护理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每一位护理管理者必须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心理干预与Watson关怀理论融合在一起,将Watson关怀理论运用于心理干预措施的制定之中,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对规培护士负性情绪干预方法,具有研究意义。
3.2积极开展心理干预联合Watson关怀理论对规培护士负性情绪干预策略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护理管理者应瞄准规培护士的负性情绪,以关注、关心规培护士,重视其个性,尊重权利,认可价值,满足需求为基础,将常规心理干预与Watson关怀理论紧密结合,通过营造浓厚的关怀文化氛围,制定一系列措施为规培护士提供实在的支持与帮助,让护士感受到护理管理者对自己的关心、重视和认可,激发护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形成较系统、科学的干预体系, 积极探讨心理干预联合watson关怀对缓解规培护士的负性情绪及促进职业发展的影响,为规培护士负性情绪干预策略提供新思路,为规培护士的临床护理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宁,王玉玲,等.新入职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抑状况调查及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7,38 (6):545-547.
[2]杨姝雅,胡静等.规范化培训护士心理资本与专业自我概念和职业倦怠的关系[J].预防医学,2017,29(2):209-211.
[3]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 试行)》的通知[Z].2016.
[4]陈凤姣,李继平,马芳,等.规范化培训的低年资护士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 :1099 -1101.
[5]钟梦诗,唐楠等.新入职护士负性情绪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5):732-735.
[6]符卓,黄芬等.专职带教对规范化培训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9):99-100.
[7]陈凤姣,李继平等.规范化培训的低年资护士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099-1102.
[8]黄 葶,辛华,等.“规培”低年资护士焦虑抑郁现状调查与人文关怀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6):765-769
[9]谭其玲,马登艳等,规范化培训护士培训初期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38(15):3034-3035.
[10]Halfer D, Graf E, Sullivan C. The organizational impact of a new graduate pediatric nurse mentoring program[J].Nurse Econ,2008,26(4):243-249.
[11]颜萍, 聂淑娟.我国护士工作倦怠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新疆医学, 2007 , 37(1):116-117.
[12]顾冬梅.ICU 护士工作中的负性情绪与应对办法[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0 (5):1058-1059.
[13]崔屹,章丽丽等,以人文关怀能力为导向的中医医院新护士规范化培训[J].全科护理 2018,16(11):1388-1390
[14]张练,人文关怀理论下设计与实施护士“微关怀”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15(7): 856-857。
[15]郎红娟,杜艳玲,基于Watson关怀理论的人文关怀体系创建及实施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7,3(6):4-6.
[16]余春华, 符 琰等, 人文关怀教育在肿瘤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 ,23(9):1837-1838.
[17]陈晓艳,丁小菊.人文关怀在新护士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187-189.
[18]骆红梅.规范培训联合人为关怀在新入职护士培养方面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1):167-168.
[19]符 卓,黄 芬等,专职带教对规范化培训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 2012,13(9):99-100.
[20]夏英华,张 昊等,团体心理规范化培训对改善新入职护士心理状况的效果分析[J]. 护 理 管 理 杂 志,2016 , 16 (10):707-709.
[21]章华双,黄惠根,谢永标,等.巴林特小组干预对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34): 4396-4399.
[22]陈 霞,石 林等, 巴林特小组对规范化培训护士负性情绪的干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41(7):907-909.
[23]张帆,陶艳玲,吴文娜. ABC情绪管理训练对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04,4(6):36-38.
[24]吴志霞,姜乾金,钟霞.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护士身心反应的交互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A):
63-65.
[25]阮秋容.运动锻炼与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J].中国科技信息,2007,19:164-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