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   作者:朱桢洁
[导读] 目的: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摘要】目的: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124例,选择抽签方式把患者划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其中,干预组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而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各项康复指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各项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亦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使得患者的康复效果更佳,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且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比较低,因此,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属于多发性的女性生殖器类疾病,其主要以生育期的妇女为核心群体,据统计,其发病率高达40.0%,且该疾病近些年来的上涨趋势是十分明显的。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促使人们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子宫肌瘤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对护理质量要求更高,以此为基础,为大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即可为康复提供相应的促进作用,其对于我国子宫肌瘤临床护理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124例,对其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下将回顾性结果展示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124例,选择抽签方式把患者划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参照组62例中,年龄区间为23~40岁,平均年龄为(33.4±3.9)岁。而干预组62例中,年龄区间为22~41岁,平均年龄为(34.1±3.8)岁。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被确诊为子宫肌瘤;2)患者能够坚持去复查;3)患者充分把握此次研究的主要内容,还对此次研究知情并且同意;4)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正在趋于稳定。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着精神疾病、语言表达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等问题。在此次研究也通过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并通过。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数据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很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具体的护理措施展示如下:其一,指导用药。工作人员需要遵照医师的重要嘱咐,正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还要告知患者相关药物服用的注意事项与主要作用,以确保用药效果与用药安全[1]。其二,开展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向患者宣传关于子宫肌瘤的相关患病机制与治疗方式,以增强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的基本认知,要求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更为积极的配合治疗。其三,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基本情绪,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疏导,从而在根本上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干预组患者则是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具体执行措施展示如下:
1)不断优化管理体系。构建三级护理管理机制,相关的成员主要包括指控人员、护士长、助理等,要充分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优化[2]。质控监督小组需要充分把握好每个管理细节,以求更好的发挥出质量监督小组在整个质量监督之中的作用。2)强化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和教育。科室需要定期对相关的护理人员展开培训,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荣誉感,还要制定科学的服务手册,具体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业务能力、考核制度与服务规范等,确保护理人员可以熟练掌握相关的护理技巧,还要将其应用到工作之中[3]。3)充分明确相关问题,还要提出合理的处理对策。

护理人员需要精准记录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薄弱环境进行有效的监督,以改善相应的护理质量。同时,还要定期的召开相关的总结会议,还要及时分析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方案。4)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基本心理状态,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需要及时开展相关的心理疏导,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更好的改善服务质量,进而提高护理质量[4]。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康复指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患者术后康复指标主要有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利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子宫肌瘤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疼痛、尿潴留与切口感染等。通过计算之后,需要开展组间的统计学处理[5]。
1.4 统计学分析 文章数据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
        通过术后护理之后,干预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甚是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时为(10.12±2.15)h,下床活动时间是(13.15±1.45)h,住院时间是(4.34±1.02)d。而对照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时为(17.36±2.18)h,下床活动时间是(19.14±1.15)h,住院时间是(6.48±1.38)d。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62例中,非常满意30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17例,护理满意度为72.58%;而干预组62例中,非常满意35例,基本满意26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8.39%。从上述数据来看,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
干预组62例中,未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尿潴留,1例出现疼痛,并发症发生概率为3.23%;对照组62例中,2例出现切口感染,2例出现尿潴留,3例出现疼痛,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1.29%。干预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124例子宫肌瘤患者,对其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的干预组患者的康复指标明显优于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39%)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2.58%),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11.29%),数据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表明,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应用到子宫肌瘤护理之中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患者的康复效果比较理想,患者及家属也相对满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比较低,可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是很高的。
参考文献:
[1]王会静.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0):168.
[2]孙清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6):316.
[3]叶润霞.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40例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4):148.
[4]闫丽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4):224-225.
[5]张亚楠.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施及可行性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01):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