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质护理用于骨科患者中,对预防及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程度
目的 评价优质护理用于骨科患者中,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本院骨科2017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措施对凝血指标、疼痛程度、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凝血指标、疼痛程度较低,且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骨科患者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改善凝血指标、缓解疼痛程度,还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本研究针对优质护理用于骨科患者中,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取100例患者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本院骨科2017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n=50):女17例、男33例,年龄17~74岁,平均(45.2±10.2)岁,其中胫腓骨骨折24例、股骨干骨折16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实验组(n=50):女16例、男34例,年龄18~73岁,平均(45.8±10.2)岁,其中胫腓骨骨折23例、股骨干骨折17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两组患者一般資料(平均年龄、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我院伦理会已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MRI检查确诊;家属均知情,并与本院签署同意书者。
1.2方法
入院后,病人迅速接受检查。病情清楚后,对病人进行下肢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安排舒适的病房环境,定期通风、清洁消毒,保持舒适的温湿度,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同时,做好静脉输液速度管理及预防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1) 高质量的心理护理: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会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需要长期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增加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评估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在沟通过程中的消极情绪,提供心理支持,向患者说明不良心理对手术的影响,传授不良心理咨询的方法,使患者自觉调整和控制不良心理;鼓励患者谈谈自己的感受,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状态。(2) 优质体位护理:定期(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规范体位管理,确保患肢高出心脏25厘米,促进静脉回流,改善肢体水肿,从而预防和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3) 强化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做好术后监护和指导,通过穿刺点、排泄物、口鼻腔等观察是否有出血。
,并在此基础上调整静脉输液和输血速度。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踝关节泵运动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在练习过程中,讲解相关知识,使他们了解练习的重要性。(4) 饮食指导:要求患者多吃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加强饮水基础指导,开展饮食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预防的目的和意义,提高治疗配合度和治疗依从性,以减少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干扰。(5) 按摩护理:对患肢进行按摩和热敷,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按摩应轻柔,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1.3 疗效标准 (1)治愈:水肿、肿胀、疼痛完全消失,顺性静脉造影下肢深静脉通畅;(2)好转:下肢疼痛消失,水肿、肿胀症状明显减轻,造影栓塞段有充盈缺损;(3)无效:症状无减轻。
2 结果
本组8例中,经一般处理、溶栓、抗凝、祛聚等综合治疗后,均达临床满意效果。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于下肢制动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休息和下肢血流缓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增加。DVT的出现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而且增加了医疗费用,影响了手术效果,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骨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股静脉壁会受到损伤,降低肝素的抗凝作用,使血小板粘附在血管内壁,引起纤维蛋白沉淀,形成血栓。因此,对骨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积极作用。结果表明,实验组凝血指标及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对照组低2%,低14%,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98%,高84%,P<0.05。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定期观察患者肤色,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并配合医院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在有效提高凝血指标的同时,控制和预防异常发生。在高质量护理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信心和护理配合,开展高质量的体位管理和按摩护理,改善下肢微循环,对预防和治疗有积极作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给予高质量的饮食指导,提高机体抵抗力,尽快改善病情,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结合以上优质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消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提高预防和护理效果,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由于手术会破坏细胞和组织,且手术创伤大,会给患者造成剧烈疼痛,导致患者体内更多的应激反应,加速组织分解和代谢[1]。同时,骨科下肢手术后,多数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使下肢静脉血流不畅,从而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2]。DVT的形成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影响预后效果,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在骨科下肢手术中实施优质护理对预防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4]。
[参考文献]
[1]邱娟.康复护理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的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109-110.
[2]梁笑玲,廖国辉.骨科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8,31(3):702-704.
[3]朱琳.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8):1091-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