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肾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效果。方法 通过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8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促进肾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增加护理满意度,提升治疗效果的有效性,并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护理干预;肾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
肾是人体五脏之一,也是泌尿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肾脏能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及多余水分进行排出,维持人体内水分平衡,保障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到了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据数据显示,近些年来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我国外科肾癌患者的人数呈现上升与年轻化趋势,且肾癌在泌尿系统的肿瘤中,发病率居于第二位,严重地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阶段常用手术治疗肾癌,而术后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1]。因此,我科通过对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以期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规避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现将开展过程及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8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女性15例,男性19例,年龄在37-73岁,平均年龄为(55.65±4.84)岁。观察组女性14例,男性20例,年龄在36-71岁,平均年龄为(52.15±3.61)岁。两组患者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者同样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睡眠护理、运动护理等一系列的常规护理干预,并密切的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术后早期活动的护理干预。当患者清醒后,医护一体化共同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在确定其没有任何的不适后,制定患者个性化活动计划表。一般在患者术后6h就可以让患者进行简单的运动。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护理干预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在术后6-24h,可以让患者在病床上进行呼吸、四肢屈伸运动,促进患者的胃肠蠕动,有助于患者的排气[2];②第二阶段,术后24h,要加大患者在病床上的早期活动量,照护者辅助抬高下肢、屈腿,帮助患者进行肚脐周围的按摩、背部叩击等运动,平卧位改半卧位;③第三阶段,术后48h后,要在第二阶段的早期活动基础上增加活动量,可根据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健侧翻身、床旁坐起,在逐步过渡到床旁站立、下床行走。个性化合理地制定床上运动量,为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动奠定基础。部分术后恢复情况较好的患者,术后第1天即可在医生的准许下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加快胃肠的蠕动,使胃肠功能恢复加快。患者在进行早期的下床运动时,患者家属一定要对其进行搀扶,避免患者摔倒,帮助患者在病房内进行散步运动,促进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3]。
1.3 指标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包括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采用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80-100分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体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采用SPSS 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png)
2.2 护理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png)
3 讨论
人体内肾脏的主要作用是生成尿液,促进体内代谢物的排出,从而达到维持人体内平衡的功能。而肾癌患者因其肾脏发生癌病,导致其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出现大规模的缺失、血浆蛋白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影响体内抗体的形成,使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等现象,并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同时还会与多种病症进行合并,给患者身体带来巨大的伤害,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4]。因此,要对肾癌患者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5]。肾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就要对其进行临床护理,通过临床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促进其快速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常规护理的效果尽管可以缩短患者的排气及下床时间,但是其效果还有待提升。而将护理干预应用到对肾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中,可促使其进行术后早期活动,护理效果要远高于常规护理的单一使用[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泌尿外科肾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进行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患者的排气时间及下床时间,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对促进患者康复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泌尿外科肾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进行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常碧珠. 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癌患者术后疼痛和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28(24):140-140.
[2]石翠, 李丹, 伍桂容,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癌患者术后疼痛和不良情绪的影响[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 v.25(1):120-123.
[3]邓瑜, 黄冬香, 叶向东,等. 健康教育联合连续性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 37(18):2534-2537.
[4]李艳.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晚期高龄肾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研究[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8, 15(10):253-254.
[5]邵海燕, 李淑燕, 许瑛,等.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小肾癌患者不同体位干预方法的效果研究[J]. 浙江医学, 2018, 40(10):1133-1135.
[6]胡英娜.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上海护理, 2018, v.18;No.102(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