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术室护理中对烧伤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影响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   作者:赵巧倩 通讯作者:王家红,费广梅
[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烧伤患者应激反应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烧伤患者应激反应、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05月--2020年05月,将本院接收的65例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予以分组探讨,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33例,常规护理),另一组名为研究组(32例,人性化护理)。结果:研究组生理应激反应指标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常规组,心理应激反应指标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人性化护理,可进一步减轻烧伤患者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引起临床重视并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性化护理;烧伤;应激反应;并发症
        烧伤在临床中比较多见,一般给予手术治疗,效果较好[1]。但是手术疗法比较特殊,极易加重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反应,进而使得患者过度恐惧、焦虑不安,导致各项体征大幅度变化,产生诸多并发症,十分不利于患者预后[2]。基于此,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俩帮助患者减轻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进一步巩固手术疗效,显得很有必要[3]。故而本研究以65例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特此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了人性化护理模式,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65例烧伤患者,纳入时间为2019年05月--2020年05月。入组标准:符合医学伦理要求;符合2012年版《烧伤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知情同意,已经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无法正常交流沟通;合并严重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予以分组探讨,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n=33例);另一组名为研究组(n=32例)。研究组包括16例男性和16例女性,年龄22-70岁,均龄(45.3±3.7)岁;8例烧伤面积<10%,8例烧伤面积10%-15%,16例烧伤面积>15%。常规组包括17例男性和16例女性,年龄21-70岁,均龄(45.5±3.9)岁;8例烧伤面积<10%,8例烧伤面积10%-15%,17例烧伤面积>15%。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P值>0.05。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33例常规护理,包括必要的入院宣教、病情评估、体征观察、术前检查以及术前准备。给予研究组32例人性化护理,包括(1)术前探访。主动询问患者基础资料,深入病房与患者主动交流、积极沟通,了解患者身心状态变化,发现患者有焦虑不安、抑郁情绪时,及时进行相应的疏导。(2)以通俗的语言,将注意要点、手术治疗过程详细告知于患者,讲解手术过程中所用的工具或物品等设施,若条件允许,可邀请患者进入手术室,提前熟悉环境,消除其陌生感。(3)在患者入室前半小时,对手术室的湿度、温度给予合理调节,认真检查术中所需物品是否完全备好,并有序摆放各项物品;术中若是有必要,可为患者播放轻柔的音乐,全程陪伴在患者身旁,了解患者心态,及时鼓励、安慰。(4)手术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根据无菌要求落实各项操作;术中穿戴符合要求,避免走来走去;沉着应对术中各项操作,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好的影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遮盖不必要裸露的部位,尊重患者隐私;术后及时擦拭血迹,帮助患者穿戴整齐;术后送入观察室,等到患者意识完全苏醒之后再将其送回病房。(5)术后观察。警惕伤口有无感染,及时对症处理;每隔2h帮助患者翻身,以免压力性损伤;鼓励患者早日下床,适当走动可促使血液良好循环,以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嘱咐患者保持平和的身心状态,有助于身体快速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血压水平,了解患者生理应激反应,并利用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评估患者心理应激程度,二者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越严重;术后观察患者有无压力性损伤、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1.4数据统计处理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用均数±标准差(x±s)表达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例数或构成比(%)表达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并用卡方检验。当P值<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与常规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见表1

        2.2研究组与常规组并发症对比见表2

3.讨论
        手术能够清除病灶,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而相关护理措施的配合,直接影响着患者预后[4]。手术室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能够围绕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全面护理,能够为患者营造更好的手术治疗条件[5]。相较于常规护理而言,人性化护理涉及面更广、操作内容更多、服务方式更加新颖,可尽量满足患者心理、生理需要,极大的提高了患者治疗安全性,让患者以乐观、轻松的状态面对手术,使手术顺利,加快术后恢复[6]。本研究对照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组生理应激反应指标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理应激反应指标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人性化护理有助于烧伤患者减轻应激反应。与此同时,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常规组(p<0.05)。表明人性化护理有助于烧伤患者减少并发症。由此可见,人性化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将其大范围用于烧伤患者群体中,促使其应激反应减轻、并发症减少。
【参考文献】
[1]丁岩.人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在烧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23):2875-2877.
[2]周华.综合康复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5):86-87.
[3]王永美.基于人性化理念的舒适护理在老年烧伤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9,20(02):77-78.
[4]张笑雪,景福琴,王艺青.烧伤整形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及心理引导的作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8,8(01):82-85.
[5]彭云娥.对行手部烧伤整形手术后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9):236-237.
[6]芦兰,樊文中.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07):947-9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