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力资源,并且人们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供电质量。而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提升电力企业的供电质量,还能促进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最后分析了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
引言: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热点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区域联网和全国联网等方向发展。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不仅能提升配电线路的运行水平,还能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要想更好的实现配电网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电子化,就必须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并不断提升其技术水平。只有这样电力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并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一)受地域影响较大
我国疆域广阔并且每个地区之间的发展条件差异也较大,所以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情况也相差较大。像沿海等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发展条件较差的西部地区,因而每个地区的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并且发展程度不同也会影响电力系统配电网的技术和管理的投入,发展好的地区将会投入更多技术和资金在电力系统发展上。
(二)成本较高
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缺乏足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在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主要依靠外聘相关机构的进行发展的预测指导和自我总结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这不仅限制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还会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而出现操作失误等问题,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发展。
(三)自动化的水平比较低
电力系统的配电网自动化不仅能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还有助于节约发展成本,能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但由于技术限制我国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监管水平较低,并且相关设施设备也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从而导致我国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较慢、自动化程度较高。
(四)信息传递不对称
目前我国很多行业的发展都已经离不开电力资源,人们的生产生活也离不开电力资源。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时有发生,导致很多企业的发展决策不科学,严重影响力企业的发展。而信息不对称主要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法保证信息的时效性而导致的,信息部队称还会影响企业的成本支出,从而影响电力企业的长足发展。
二、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
(一)节点全网漫游技术
作为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重要技术,节点全网漫游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实现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相互通信。结合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来看,为不同节点设立对应的管理节点,满足系统通信需要。但电力系统配电网具体运行期间,不可避免的节点丢失问题,致使节点和管理节点无法正常通信,自动化搜索丢失节点。因此,节点搜索功能需要由管理节点所负责,逐渐转变为中继,若中继无法满足系统运行需要,搜索相应的节点,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申请漫游,将数据传输到馈线子网,由其他节点执行。
(二)自动设置中继技术
在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设计和建设中,为了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应该综合考虑常规节点功能,以便于实现各个节点之间信息传输和发送,并且设置专门功能模块。在具体规划设计中,选择数字化技术进行处理,可以大大降低信息体量,促使网络信号传输真实性更强,有效降低网络系统的运行压力。
通过自动中继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调整电力系统功能,改善通信距离大的问题,确保各个节点之间正常通信,为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三)面向对象的规划设计
电力系统配电网规划设计中,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开关、负荷、馈线和变压器需要遵循分层原则布设。结合电力系统配电网运行情况来看,单一馈线子网间无法实现通信,可以将不同的节点作为管理节点,实现节点之间的网络通信。馈线子网中第一个子站中,设计网络管理节点,可以实现节点信息的高效存储和记录,切实提升馈线网络扩展线路,提升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水平。
三、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的发展前景
(一)自动化水平将会提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关注度提升,全国各地区都在加强配电网的建设。因此,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电力企业将获得更好 发展。而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将会成为电力企业的发展重点,因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系统的支持。只有将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发展好,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升,社会经济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自动化功能将会实现
目前,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期望主要是能实现对电网中的数据进行传输和处理。若能实现电力系统配电网的自动化功能,就能大幅度提高配电网运行水平。首先是检测问题的功能,当电力系统和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通过传输回来的数据能对问题进行告警。然后根据数据分析能得出问题是暂时还是长期存在,并将分析出的数据传送到系统或数据库之中。其次是自动解决问题的功能,一旦在电力传输过程中出现电力方面的问题,导致地区暂时性停电情况发生时,自动化系统能对电网结构进行重新构建,带电去就会发挥电源的功能为停电的地区提供电力资源,使其恢复正常用电状态。
(三)管理模式细化
传统电力系统管理模式下,对电力系统配电网的管理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管理模式细化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通过对配电网自动化的过程进行阶段化管理而实现管理模式细化。第一个阶段,应将工作重心放在设置电力系统的自动开关装置及变电站的相关闸门的保护等,并进行不断完善。第二个阶段,应对电力负荷进行测算和调整,相应增加通信设备数量。第三阶段,应对电力系统管理的中心工作进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和规范。
(四)电能质量提升
配电线路的安排缺乏科学性是造成供电量不足及电能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线路布置不规范,使得电力在输送过程中出现一些损耗,影响供电量。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力企业工作效率。配电网自动化背景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力资源自动处理,能有效提高电能质量。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配电网的自动化仍然存在成本投入高、受地域影响大、信息不对称和自动化水平较低等问题。电力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电力系统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提升电力企业的供电质量,提升用户的用电体验。这样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才能实现电能质量的提升、管理模式的细化、自动化功能的实现和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柳.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探究[J].科技风,2018(26):210.
[2]程雄.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2):229-230.
[3]许开熙.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6):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