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网自动化的电力系统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7期   作者:尹福阳 王春明 王世林 黎宏伟
[导读] 目前,我国电力事业发展下配网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摘要:目前,我国电力事业发展下配网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文章通过对配网自动化进行了解,结合配网系统建设存在问题,探讨配网自动化下电力系统运行策略。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配网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
        引言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中涉及的内容复杂、范围十分广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在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有利于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因此,电力企业应该给予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技术更多的重视。
        1配网自动化的概述
        配电网络自动化是我国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它主要是指通过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将地理信息、电网参数、离线信息、电网用户信息、动态信息等有效结合在一起,建立全新的、完善的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有效监测配网自动化运行中出现的突发情况,保障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且将其控制在管理的范围内。配网自动化有利于实时监测配电网络实际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网络运行中出现的异常和故障,并及时、迅速的分析故障区域的实际情况,将问题有效隔离,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及时修复故障,保证故障区域的用户能够正常用电,最大程度缩短停电维修的时间,有效控制故障发生的面积。如果配网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那么电力系统可以实时监督和控制配网的运行动态,实现配网运行方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效提升电网供电的质量,实现提高设备利用质量和利用效率,控制电压水平,提高电网经济收入的目标。
        2目前我国配网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配网技术落后
        我国的电力系统配电网络建设,地区差异较大,配电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自动化程度仍然比较落后,一方面,配网资金分配不均,用于电路铺设的资金远远大于配网自动化设备建设的资金,导致配电网络在自动化建设程度上的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在配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与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比较缺乏深入的实践性,配网技术的更新不及时,很多地区仍然沿用老旧的配网输电手段,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较少,且信息化发展程度不高,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新手段。
        2.2缺乏投入资金
        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秉承强力支持的态度,但是却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其中,这导致我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部分供电的设施由于常年失修导致输电不能正常运行,这大大降低了供电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2.3我国的配网调度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对于我国的配网调度管理工作来说,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而这就会使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同时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还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使整个管理工作都难以正常开展。除此之外,虽然我国个别地区已经对配网检修方面开展了相关的优化工作以及完善工作,但是个别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技术却不达标,根本没有科学合理地掌控整个配网负荷的分布情况,而这也就对整个建设工作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使配网调度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基于配网自动化的电力系统运行
        3.1软件升级
        在电力配网系统的自动化建设当中,软件系统是实现配网自动化应用和管理的核心,要提升软件系统的服务能力,就需要首先保证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技术人员需要针对配电系统的供电需求、负荷量、供电线路建设及管理要求进行及时的软件系统更新及升级,以保障软件系统的建设能够满足电力配电网络的日常使用需求,这是提升配网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3.2建立有效的硬件支持系统
        电力企业通过利用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技术在原有的电力设备上建立有效的硬件支持系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电力硬件的支持系统和管理修复系统。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可以在电力系统配网的主动化建设中有效的应用管理修复系统和硬件支持系统,进而有效解决电力系统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电力系统配电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目标。首先,电力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电力硬件支持系统,这样有利于收集和分析系统运行中的数据和信息,检查电力系统数据采集中是否存在着一些问题或者故障。其次,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利用系统有效的监督和修复配电网中的信息,保证系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出现的故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完善的硬件系统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配电网稳定、长远和自动化发展。
        3.3完善和改造配电网络系统
        随着我国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传统的、落后的配电网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整个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需求,只有不断升级和改造配电网系统才能提升配网自动化建设水平,满足实际生产和生活对与电网供电量的需求。首先,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改造老电网中的不合理供电系统结构,最大程度降低配电网络对电能的损耗量,减少配电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要及时更新不会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且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最后,仔细排查配电网运行中的计算单元,及时更换性能较差的、老化的原件和计算设备。
        3.4提高电压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在进行配网自动化建设时,过于重视电力系统的功能完善,并没有提高企业的内部核心价值。对于配网的自动化建设来说,缺乏科学完善的规划设计,导致自动化技术在应用时,无法对配网的应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管理,也无法有效的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因此在进行实际建设时,相关人员必须提高电压的稳定性,才能提高区域内的供电质量。例如在进行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时,可以对电压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并且对电压故障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避免因为电压的波动,导致用户在进行电力能源使用时,出现质量不高的问题,从而真正的提高供电可靠性,对用户的用电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在进行配网建设时,电力企业还可以应用自动化技术,优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确保配网在运行时,能够为电压设备的应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5优化配网调度管理
        电网调度管理是根据配网运行状态,调节各个区域和线路的电力负荷,确保电能供需平衡,达到配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配网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存储、管理与控制,为电力调度提供参考。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网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传统的人工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电网发展要求。将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在配电调度环节,可以实现配电调度自动化,实现无人值守,弥补传统的配电调度管理不足,对配网系统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SCADA数据采集、电网数据监控、EMS功能、数据信息监测等功能。在电力调度中,为了确保电网各个区域实际用电和调度系统用电相符合,需要对电网的用电量进行预测,从而合理安排各个区域的用电,避免某区域用电紧张,确保各个区域用电正常。
        结语
        综上所述,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各项新型技术的支持下,近年来整个电网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支持,可实现对整个供电过程的动态监管与控制,在不断的调整优化下,保证在第一时间定位故障点并将其解决,以最小的代价来恢复正常供电,使得系统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司冬梅.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技术要点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20):174.
        [2]李智财.关于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8,25(07):202-203.
        [3]李潮.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技术要点探析[J].科技展望,2019,26(35):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