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介绍了三起交流异步电动机调试过程中的典型事故,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电动机调试过程中的工作要点;分析了调试过程中常见事故类型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提出了四点提高电动机调试工作的建议。致力于提高调试工作效率,提高调试人员业务能力,从而保障调试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核电厂;电动机调试阶段;核电厂安全级电动机
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电力资源需求也随之增大,同时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迫使人们不断寻求替代能源。随着核能利用技术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进步,核能开发利用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近些年,我国逐渐调整能源结构,全国多个核电站正在加速建设。核电占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比例逐年在升高。如何保证核电站安全、可靠性运行是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考虑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其中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影响核电站运行的一个主要因素。电气设备安装和调试的质量,是保障电气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条件。
1电动机调试中的事故案例分析
(1)某企业的除尘风机在电机更换后调试运行时发生事故,风机转子及机壳爆裂,大量碎片飞出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原因分析:代替电机的额定转速大于原配电机转速,使得使用代替电机后风机承受的载荷是设计载荷的2.5倍。导致风机转子解体后打碎机壳,转子和机壳飞出。
(2)某企业一台10kV高压电动机维修后,交流耐压试验时中发生报警,调试人员对该电机再次进行绝缘电阻检查,绝缘电阻值正常。将电机拆解后发现,沿绕组端部表面个别绕组出现了表面烧蚀现象,并且在该区域的下方机座处存在细铁粉。经技术人员确认本次故障属于闪络故障,在清理铁粉及修补绕组表面后,该故障得以解决。
原因分析:由于电机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忙目在固定端盖上打孔,导致细铁粉进入电机内腔。电动机运行过程中铁粉因振落在机座下方。
(3)某企业在进行电动机空载试验时,通电后,熔断器很快熔断。经检查发现安装工人将本应采用角形接法的电动机被误接成星形。
原因分析:一是电动机安装人员未能根据图纸准确接线;二是调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未能按操作规程要求逐项进行检查。
2电动机调试工作要点
2.1电动机参数、机械性能、接线可靠性检查
一是调试人员根据设计文件对电动机参数进行确认。主要涉及核安全级电动机安全等级标识、电动机外壳防护等级、铭牌参数、旋转指示、密封件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二是电动机机械性能检查。首先确认电动机牢固是否情况;其次检查盘动电动机确定电动机无卡涩、磨擦、异响等现象;再次检查电动机辅助装置安装是否正确、牢固;最后检查润滑油油位是否在正常刻度范围内,且无渗漏现象。
三是检查接线端子标志是否清晰、电源电缆接线、接地线与接地网连接情况、电缆截面积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2电动机电气参数测试
各电气参数测试工作是电动机通电试验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参数测量值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通电试验。主要包括接地连续性测量、绝缘电阻值及吸附比测量、定子绕组直流电阻测量、耐压试验等。
接地连续性是指电动机非带电金属部位与接地回路之间的接触电阻值。测量值应小于0.1Ω。
需测量绕组与电动机外壳、绕组之间的绝缘电阻及吸附比,测量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耐压试验的试验电压为定子绕组额定电压的3倍。试验电压按每级0.5倍额定电压逐步升高,每级电压停留1分钟。相关参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2.3电动机通电试验阶段
通电试验分为空载试验和带载试验两个阶段。空载试验前应确认电动机就地和远程停止、起动设备正常;保护装置、报警和指示功能正常;润滑油及冷却系统正常;确认电动机旋转方向;带载试验前应确认负载已具备试运转条件且与电动机可靠连接,连接处保护罩已安装牢固。
通电试验应满足以下要求:空载运行2小时;电动机旋转平稳;轴承无异响;电动机绝缘无异味。同时确认测量启动电流、启动时间、电源电压、电动机转速、温度、振动等数据,满足电动机技术规格书要求。
3电动机调试中常见故障及解决措施
3.1绝缘电阻值低
原因分析:受天气影响电动机内受潮或进水;绕组上有异物,如铁削、粉尘等。
解决措施:对电动机内部进行烘干处理;清理绕组上异物,保证绕组清洁;检查电动机引出线或接线盒绝缘情况。
3.2电动机运行时振动、声音异常
振动异常原因分析:电动机与基础固定不牢固,或基础不平;转子不稳定;皮带轮或联轴器不平衡;电动机风扇工作异常。
振动异常解决措施:加固电动机,处理基础使得满足电动机安装要求;校对转子、皮带轮或联轴器及风扇。
声音异常原因分析:电动机内部接线错误,造成电流不平衡;电动机内部有杂物。
声音异常解决措施:全面检查电动机内部接线;清理电动机内部,保持内腔清洁。
3.3电动机外壳带电
原因分析:电动机引出线或接线盒的绝缘损坏;接地不可靠;绕组端盖与机壳接触。
解决措施:更换引出线或接线盒,保证良好的绝缘性能;检查接地情况,按设计要求重新接地;对绕组端盖加绝缘处理。
3.4电动接通电源起动后不转,并伴有嗡嗡声音
原因分析:输入电源缺相或电压低于电动机额定电压;负载过大超过电动机负载极限值;电动机内部接线存在断线或短路现象;电动机的机械故障。
解决措施:改善输入电源电压,检查熔断器是否损坏;核对负载情况;检查电动机内部接线,排除接线故障。
4电动机调试工作中的建议
4.1科学合理的制定调试方案。
调试方案是电动机调试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电气调试组应根据电动机在核电厂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设计要求、出厂技术文件等,科学合理的制定电动机调试方案,并报送主管部门审核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调试。在方案中应包括调试流程、操作规范、人员分工及相关职责、调试过程中的应急处置措施及安全防护措施等。
4.2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教育培训应根据调试过程存在的危险源及安全防护措施、电动机主要参数及调试操作规范等制定培训内容,采用通俗易懂便于参培人员消化理解的方式开展。通过教育培训应使调试人员提高安全意识,提升操作技能,能够熟练掌握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减少人为原因导致的故障发生,从而确保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并要求参加调试的人员通过配合考核,坚持持证上岗原则。
4.3提前介入原则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调试人员可提前介入电动机安装过程,全面掌握电动机情况,有利于后续调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4.4使用的设备保障
电动机调试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是保证调试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设备,应确保调试工作中使用的仪器、仪表、设备标定合格且经过检验处在有效期内。
5结语
电动机调试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危险性,如果调试方案制定不科学、不合理、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调试人员未按调试方案操作,易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在核电厂电动机调试工作中需根据电动机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位置及相关参数制定调试方案;调试人员要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且持证上岗,在调试过程中严格遵照操作规程,切实做好电动机调试工作。
参考文献
[1]刘铸漳,刘文.核电安全级电气设备安装要求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
[2]翟长春,马志瀛.核电安全级电气设备的主要要求[J].高压电器,2008;
[3]唐启军,刘涛.核电厂电气调试准备与实施[J].科技视界,2017;
[4]潘琼.ACPR核电站核岛电气设备的安装分析[J].科 技创新与应用,2016。
作者简介:张建洲(1994-),男,辽宁沈阳,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电力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