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从各种自然灾害风险到人因失误风险,从设备故障风险到组织管理风险,如何冷静面对和应对电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是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巨大挑战。近年来,国网公司和部分供电企业也尝试开展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的研究,但未将风险管控措施与现场安全生产紧密结合,也未与生产管理系统相融合,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关键词:电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研究;应用
1 安全生产风险基本理论
风险是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有3个紧密相关的因素———风险致因、风险事故和事故损失。这3个因素相互衔接,构成了风险的产生、风险的发展和风险可能导致后果的链条,称为风险/事故链。
(1)风险致因。风险致因是指促使和增加损失发生的概率以及严重程度的条件,即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致因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构成风险因素的条件越多,损失发生的概率或损失幅度就可能越大。风险致因可分为有形风险因素和无形风险因素。
(2)风险事故。电力生产日常作业中所存在风险因素在生产中表现在事故隐患,包含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3)事故损失。事故损失一般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包括额外费用损失和收入损失等)。由于电力企业是基础性产业,电力事故所导致的下游企业的产能、产量遭到破坏的损失也包括在电力事故的间接损失范畴内。风险/事故链是风险致因、风险事故和事故损失三者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系统中的3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风险致因的不断积累,容易导致人的不安全因素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归集交叉而引发事故,事故发生后如果防备和保护措施不到位,就会引起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风险事故,根本原因是风险致因。风险管理工作的目的是避免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要切断风险/事故链。从根本上讲,要注重对风险致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切断风险与事故之间的链条,努力避免风险转化为事故;从减少和避免损失上说,要做好防护措施,切断事故与损失之间的链条,做到即使出事也不会造成损失。
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缺少安全意识,对安全生产的关注程度较低,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全面地认识到违规操作所带来后果的严重性,同时部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目标与内容不清楚,主要表现在:在开展工作之前对周围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存在危险点等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部分工作人员仅仅凭借多年的经验进行作业,严重缺乏规范性,同时还抱有侥幸心理,安全意识不高。电力生产与管理中的工作流程不规范,甚至存在无票作业的情况,也会有临时性的工作,比如:配电检修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始之前,没有办理对应的工作票,无票作业,这就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极为不利。
2.2安全管理有所忽视
目前,很多电力企业过于重视大型的生产项目,对日常的管理有所忽视,虽然我国很多的电力企业都建立了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同时也严格地规定了安全管理的职责,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常常将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没有将其有效落实。电力企业对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缺乏针对性,使得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没有更加深入分析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未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安全预警方案不完善,这样极易发生事故。
3安全风险管控
3.1静态安全风险管控
针对各区域静态安全风险种类及等级,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设置区域安全风险告知栏、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和较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采取安全距离和禁入、禁火等管理措施,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提示进入人员遵守安全规定,了解安全注意事项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机制。
3.2动态安全风险管控
动态安全风险辨识、分级后发布《动态安全风险清单》,执行工作任务时,按照清单上的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在工作票、操作票上标识安全风险等级。执行过程中与到位管理制度相衔接,建立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的分级管控责任体系,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如:在检修作业或运行操作前,重大风险作业厂级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必须到位,较大风险作业厂级分管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必须到位,一般风险作业车间级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必须到位,低风险作业则由班组进行管控。开工前,应按照“先到位,后开工”的原则,相关人员必须按规定到位,检查安全措施、人员及环境安全状况,确认工作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合格后方可“签字确认”允许开工,达到分级控制安全风险的目的。
3.3应急安全风险管控
跟据应急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结果,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处置卡中规定人员到位要求,增加防止事故扩大、应急处置不当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应采取的措施,定期培训演练。
4实施关键
4.1保证安全措施的正确、完善和可靠
不同种类的安全风险需要不同的安全措施来管控,风险控制的最终结果是通过各类安全措施的执行来实现的,安全措施的正确性、完善性和可靠性是控制安全风险的关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即是通过各级人员到位来强化安全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做到正确、完善、可靠,消除或减弱安全风险。
4.2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要将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有机地融入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避免“为了辨识而辨识”,片面、孤立地开展辨识分级,导致辨识结果与实际脱离等问题。如:有的企业事前逐个车间、岗位按设备、系统查找辨识安全风险点,制定预防措施,建库立册,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没有将静态、动态风险点和措施区别对待,导致在遇到具体工作时,因人员、环境、工作任务和工机具等情况变化,辨识分级结果和控制措施因与现有情况不符而无法使用。动态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必须与实际工作任务有效结合起来,融入到管理流程中,才能满足动态变化要求。
4.3做好全员培训
加强全员安全风险教育,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管理层和每名员工均应熟练掌握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方法,掌握与本岗位工作相关的安全风险基本情况、防范措施、到位标准和应急措施等。同时要清楚,人员安全技能不足将严重影响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和安全措施的正确执行,分级管控就不能执行到位,因此加强全员安全技能培训不容忽视。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行各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电能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的服务对象特别广阔,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触及,其中安全生产与管理贯穿于整个电力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尤其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严格管理工程建设、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防止出现安全隐患,让电力企业的运行更高效,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邓彦军,周有飞.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创新[J].大众用电,2019,34(08):41-42.
[2]刘鑫.关于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电力安全技术,2019,21(06):12-15.
[3]郑彬.探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电网企业的建设与应用[J].通讯世界,2019,26(04):206-207.
[4]高吉祥.基于风险管控的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探讨[J].电工技术,2019(08):93-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