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加大。文章分析了架空输电线路的特点及工程地质条件资料的实现现状,采用Excel进行二次开发,针对现有作业方法开发了一款集信息管理、信息调用及资料生成等功能的集成化数据库,该数据库实现了作业标准化,提质增效效果显著。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地质条件;集成化数据库
引言
输电线路是电力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对于地区稳定供电、高质量供电以及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与经济意义。输电线路的主要作用是输送电能,为各个地区提供电力供应,是电力系统的输送环节,电能损耗小,经济效益高,为电能的输送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输电线路的运行环境却并不是很理想,因为输电线路一般都暴露于大气中,很容易受到气象和冰雪、大风、雷电、污秽等恶劣环境的影响而引发故障。目前,对于输电线路维护工作,也十分棘手,存在巡视困难、维修不便等因素。准确检测输电线路的状态特征量,及时发现输电线路的故障,为线路的检修赢得宝贵时间,对于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提高输电线路的可靠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1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研究的情况
当前,与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的相关应用是由国外引进的。在监测故障和故障处理的过程中,国外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且通过研究和分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日常,有很多线路故障的定位、温度监测、客厅噪音等,都有非常大的研究成果得出。在国内也对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进行研究,通过不断的努力,该项技术也在持续不断地完善,逐渐趋于成熟。在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有了相关的应用,并且也取得较大的效果。在近些年,我国很多的公司都会利用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来对电路输送进行问题的解决,包括了微风振动监测系统、视频监测系统、覆冰监测等内容。并且,通过大量的实际应用,可以发现监测系统能对目前的相关需求得到满足。不管是对信息的处理,还是对报警系统的应用,都完全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也就是说,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是值得被推广的,并且对于我国的电网运行安全,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地质条件数据库开发
2.1设计监测数据交换
输电线路的在线监测系统是对数据分析为基础的,这也是实现系统内信息交换的基础条件,通过数据的交换,实现了整个系统与各个子系统的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系统的运行中,各个子系统将状态监测的信息通过数据推送的方式向上传输,进而对电路的状态进行监测,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支持其他系统的接口和数据库,进而实现对数据的抽取,其次,支持其它系统向本系统提供的WebService接口、指定文件目录、TCP/IP监听服务端口推送数据;雷电定位、污秽监测、覆冰监测、防汛监测、气象监测子系统可通过接口向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推送输电线路状态预警信息。此外,该系统还采用XML或文本格式来组织交换数据。
2.2勘测信息管理功能
建立信息管理窗口,包括杆塔编号、定位日期、电阻率测试信息、勘探方法及日期、各工序责任人等信息,进行现场管理及工作安排,同时电阻率报告可以调用信息管理窗口数据自动生成。
2.3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子系统
在一些气候恶劣的高原地区,输电线路的覆冰可能性较大。输电线路的覆冰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存在很大地安全隐患。常见的输电线路覆冰有雨淞、雾淞、冻雨覆冰等,并不是每一个线路都有可能覆冰,它主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影响输电线路覆冰的主要因素有空气湿度、气温等。
覆冰的气温条件为一8℃一0℃这个区间,空气湿度为以上,当温度与湿度条件都具备时,风速的大小和风向成为决定覆冰厚度的重要参数,最适宜覆冰产生的风速一般为一耐。条件看似苛刻,然而,在输电线路经过的众多地区,这几个条件恰好可以满足,因此研究输电线路覆冰的在线监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覆冰首先在导线迎风面产生,当迎风面达到某一覆冰厚度时,在不平衡重力的作用下产生扭矩,使导线发生扭转,从而使导线的另一侧成为迎风面而产生覆冰,如此反复多次后在导线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覆冰。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很好地监测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其监测数据可为输电线路的维护检修提供决策依据,减少覆冰对输电线路造成的损坏。
2.4设计对象模型管理
在输电线路的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中,需要对对象模拟进行管理,因为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借助动态的建模工具,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而对输电线线路的各个关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在客观的描述和表达下,对系统的数据存储和交换等工作进行查看,提高了系统运行的透明度。在对数据采集后,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实现了散落于不同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关联。在数据模型的指导下,结合对象化数据,依照电路的实际情况,判定数据的类别。对象模型管理为用户提供设备模型的录入、修改和删除等功能,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具备模型的导入、导出、备份和恢复的功能。通过对模型的管理,建立了监测设备与输电设备的关系,进而形成了子系统和本系统的映射关系,为系统的运行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2.5集成化数据库实现创新点及有益效果
集成化数据库解决了目前工程地质条件明细表缺陷,数据库具有如下特点:1)具有勘探信息现场管理;2)杆塔工程地质条件及时录入,克服了随勘察工作的进行地层排序处于动态变化状态因素的制约;3)杆塔工程地质成品资料室内输出,数据库可形成工程地质条件明细表及电阻率表报告等资料。该数据库具有如下创新点:1)立足于现场管理及现场资料输入,防止现场漏项;2)兼具工程地质条件成品资料生成功能,数据库及成品资料同时形成,实现提质增效。
2.6在线监测系统技术的关键
要让在线监测系统可以更好地进行研究,就需要让相关的技术能更加明确。通过对数据内容的整理,可以将以下几部分内容作为在线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①特征参数的监测原理以及监测的装置。特征参数,就是在线监测管理系统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数据依据。这一些都是为了保证让参数进行有效分析。可以对集中重要的特征参数,包括了覆冰、线路的舞动、导线对地的距离、线路的走向等方面。并且对特征参数的监测手段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更进一步地提升。特别是对线路舞动等变动信息的采取,其相对来说比较欠缺。换言之,在特征参数的监测设备上还有很大程度的缺陷,还需要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②低功耗技术。输电线路经过的一些地区地势有所不同,有很多都是高山和峻岭。这也是为了给山区或者不能正常通电,没有正常渠道获取电力的地区进行电力的提供。所以需要低功耗技术在电源的设计中进行应用,这样才可以对高消耗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结语
1)架空输电线路现状工程地质条件明细表生成具有如下不足:信息管理功能缺失;地层信息手动录入工作量大;地层信息易修改性能差;外业录入时间节点受限等短板。以上方面制约了工程地质条件数据管理及资料生成。2)本数据库根据提资要求及现场管理工作需要,归纳了数据信息类型包括:定位信息、勘测信息及测试信息等信息。3)开发了一款针对输电线路岩土特点、满足规范提资要求及现场管理要求于一体的集成化数据库。4)本数据库具有信息管理、信息调用及成品资料生成的功能,改变了目前工程地质条件明细表生成短板,提质增效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静瑜,赵炼恒,李亮,等.基于Excel数据表和极限分析法的滑坡抗剪强度参数反演分析[J].岩土力学,2016,37(3):827-834.
[2]尤苏南.利用Excel表格在CAD中按类别快速展绘勘探点技术[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2):16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