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电力输配电线路安全检查内容和重点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7期   作者:庞晓
[导读] 维护配电线路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维修工作
        摘要:维护配电线路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维修工作,而是面向整个供电网系统做出一套完整且有针对性的方案,且能够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努力将配电网和配电线路维持在最佳、最稳定的水平,保证线路能够进行安全稳定的供电,保证日常生活、生产不被其影响,达到生活便利的目的。
        关键词:电力输配电线路;安全检查;重点
1做好日常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及维护的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用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稳定性和安全性。输配电线路作为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运行效果,因此要加强管理,以提高效率。实际环境比较复杂,如地理环境、人为因素及气候条件等都会带来一定影响,导致输配电线路出现故障。传统模式都是发现了问题再采取解决办法,存在滞后性,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要做好提前预防,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消除隐患,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电力企业要重视输配电线路的管理,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2配电网与配电线路安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在安装时存在的问题
        在最初安装建设配电网时,人员的技术还达不到高度精通,而用电的需求较多,因此导致安装时间紧、人员任务重,进而出现一部分供电网有安装纰漏。而在后期的安装时会有“抄近道”的线路,即本来要在此处另立新的电杆,因麻烦费事而接到附近电杆上,这样便会出现很多问题,如线路驳杂导致线路缠绕、一条电路损坏影响到一大批电路、电杆负担过大倒下、相邻的电路受到影响等。
        2.2电路设备制造时存在的问题
        电路设备最初制造时,材料达不到普遍要求,因此便会在后期的使用中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更有甚者还会使维修人员无处下手。设备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关系到配电网的耐久性和遇到危险时的抵抗性。如果大面积的配电网中的配电设备不够达标,只要出现意外便会导致该区域配电网全面瘫痪,大量用户的生活受到影响。
        2.3配电电路设计时出现的问题
        配电电路覆盖面广,影响区域大,因此在电路配置时应当做好万全的准备,在计划路线走势时应全面考察地形、植物、气候等问题。树木较多时是否需要绕路,地形陡峭不平时是否需要加固电杆,风大雨多的地区是否需要加强线路、加固配电网设备装置。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完全考虑到,一旦出现意外,那么整个区域的配电网便会直接瘫痪。
        2.4后期的防范保护工作不到位
        后期的防范保护具体涉及三点:自然环境问题、人为因素、一些飞鸟等小动物。此类问题基本上都属于意外情况,需要配电人员对电路情况掌握熟悉,能够及时找出问题的出现点并及时修理。
3电力输配电线路安全检查内容
        3.1 建立健全制度
        制度可以起到约束、规范的作用,保证管理维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要及时更新和补充制度内容,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体现出一致性特点,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增强制度执行力。管理制度包括安全制度、技术制度及人员制度等方面。只有建立完善制度,才能更加高效完成任务。对于违反制度的情况,要严肃处理,树立权威性。制度要体现出灵活性,以便适当调整和改变,确保其具有科学合理性。
        3.2 创新管理方法
        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要坚持与时俱进理念,创新管理方法。(1)重视检查工作。这是管理基本手段,可以发现存在问题,便于人员解决。(2)定期维护。维护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隐患,保证线路平稳运行。

尤其是细节方面,一定要注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万无一失,提高系统运行效率。(3)做好统计报表。将管理情况准确记录下来,全面了解线路状况。借助大数据技术,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正确指导。(4)引入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管理模式,对线路实现在线监测,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方法解决。对于经常出现问题的区域要加强管理,提高线路的稳定性,以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资源。
        3.3提高电网转供电能力
        目前,我国大多数配电网与配电线路的转供电方式采取的是树枝型的放射型转供方式。这种转供方式虽然有着操作简便的优势,但是如果其中的一条主干线路出现故障,则会出现线路全面崩塌的局面,而且随着“树枝”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长,会导致故障的影响面也越来越广。因此,必须对这种传统的转供方式进行改进,这时可以使用“联络开关”的转供方式。这种转供方式同样具备操作简便、性能优越的特性,不仅对线路的控制和保护达到一体化的效果,而且可以将线路故障的影响范围降到最小。
        3.4加强配电网与配电线路的安全管理
        首先,建立完整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管理,加大巡查、检修力度,确保准确及时的掌握配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其次,制定完善的故障分析与统计制度。配电网与配电线路运营工作人员要对已经发生的事故故障及时记录分析,找到事故发生原因并吸取经验教训。最后,要学会建立技术专业档案。供电企业可以根据资料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以便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3.5完善配电线路结构
        首先,应减少电力在配电网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我国在电力传输的设置采用的是电力等级制,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来设置配电网与配电线路,通常电力由高等级线路逐渐向低等级线路降级发展,然后再向用户终端进行供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变压器进行电压降级时会产生大量的电能损耗,因此在进行电压降级时应尽可能的降低变压器变电的频率,使用先进环保的节能材料,再使用电阻相对较小的电能导线,这样可以从多方面抑制传输过程中的电能能量损耗。其次,合理的选择适合电容量的变压器也能够起到节能的效果。从配电网电能传输节能的研究中发现,变压器的配变容载比是一个重要数值,在符合实际供电需求的前提下,考虑改变变压器的配变容载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能在传输中的损耗。
        3.6 设立标志物
        根据社会统计显示,每年都会有人因电击受伤或者死亡。因此,一般采用设立标志物的方法,以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实际标志物设立存在较多问题,如破损严重、不够明显及位置不合理等,未发挥出有效作用。因此,要意识到标志物对线路运行的重要性,并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尤其是靠近居民区的地方,一定要设置醒目的标志物,禁止人员靠近,同时用铁丝网作为防护,起到隔离的作用。标志物要设置在合理的地方。标志物是线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具有显眼、警告意味强的特点,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保证线路的稳定运行。发现破损标志物要及时更换,引入先进技术,如报警系统。
结束语
        最近几年,我国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电力,如果缺乏电力,就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而在供电企业中,为了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必须注重电力输配电线路安全检查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电力输配电线路的型号、尺寸等参数,合理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措施,确定安全检查内容和安全检查重点,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电力输配电线路的完整性,保证输配电质量,避免其受到损坏,进而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稳定发展,加快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聪.输配电线路的管理与维护要点[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03):18-19.
[2]檀鑫.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措施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04):118-119.
[3]孙宏.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排除研究[J].科技风,2019(03):176.
[4]刘泽宜.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安全运行探讨[J].科技风,2019(02):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