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年代里,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继电保护安全技术的出现,不仅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还实现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鉴于此,本文对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对于电气自动化系统而言,在其运行过程中对其实施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很有必要,其不仅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运行安全,而且还能推动其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因此,相关供电企业必须重视继电保护安全技术的有效应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提高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而且还要落实继电保护安全检查工作,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化的继电保护优势,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概述
所谓电气自动化继电保护系统,主要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其起到保护作用的故障防控设备。一旦电力系统发生故障,该保护设备就会通过继电保护的手段来对故障电力系统进行全面排查,不仅确定出具体故障原因和位置,而且还会第一时间向维修人员传递报警信息,使其能够快速的对故障系统进行维修处理。并利用跳闸处理方式保护电力系统,使其故障部分停止工作,以免出现大面积停电,给用电户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据相关实践证明,继电保护下的电力系统,不仅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而且还有效推动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
2继电保护系统的优点
现有阶段,从电力系统自身角度讲,电力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时不可规避,电力运输需要电线,电线通常暴露在外,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如果某一通电线路发生短路且没有进行相关补救,就会导致整条线路瘫痪,出现区域停电情况阻碍了局部经济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重大影响。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没有继电系统的保护,电力设备通常不会正常工作,如果继电保护系统准备工作十分充分运行维护频率高,那么对整个通电线路来说就是增加了一道保护屏障,所以继电系统的维护显得至关重要。
3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
3.1继电保护硬件设备原因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智能硬件设备更新换代迅速,而当新型硬件设备被生产出来进行应用时,总存在一个改良完善期。在电气自动化继电保护硬件设备中,继电保护装置、接口装置、通道装置以及相关辅助设备等都有可能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运行。往往一点小的瑕疵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从而威胁整个电网的安全。
3.2人员方面的原因
虽然现今自动化在我国的发展比较迅速,各行各业都在使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它还无法达到完全人工智能的状态,说明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电子继电保护过程中,人工参与、参与方式、参与状态都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继电保护的稳定性。首先,继电保护工作者未能按照继电保护器的设计标准接线,将导致其存在接线错误的问题。其次,在继电保护器参与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时,维修员工未能按照检查维修标准定时检查和维修继电保护器,导致继电保护器存在问题但不能及时得到维修。
3.3软件
继电保护装置系统中的硬件运行过程以及出现异常立刻切断电路等都是依靠其软件控制操作来完成的,如果软件在设计之处就出现不规范,那么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运行过程中就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造成问题逐渐严重,最终导致整个电力系统停止工作或者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
还有就是如果软件在设计过程中复制功能和内存功能没有进行扩展改进,一旦系统进行升级,各项功能不断的改进、增加,软件不能及时的更新和储存需要的数据,就会导致系统存在各种异常,进而严重影响电力运行系统的安全。
4应用优化措施
4.1提高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适当提高用人标准,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其在全面掌握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和继电保护要求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主变压器、线路、断路器等保护装置对系统进行定检、整组传动试验、继电保护消缺以及优化升级等工作。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安全标准要求,科学布置继电保护现场作业安全措施,进而遵循持续运行、宏观调控的原则来实施继电保护现场作业,这样才能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及时的对电气系统的故障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其次,要加强对在岗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尽量采取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来进行,不仅要设置专门的实训室,而且还要邀请企业优秀员工代表或行业专家作为培训教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实操技能以及安全意识等,使其能够充分掌握继电保护安全技术的操作要点和规范要求。
4.2优化安全技术机制
为确保电气自动化内部继电保护稳定运行,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完善相关安全技术机制,处理好安全控制问题,减少电气自动化设备在运行中出现故障的次数。首先,要注重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使用安全技术进行标准化建设,严格掌控继电保护的各个环节,密切把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故障。其次,在对智能化继电保护器软件进行升级和更新等相关工作时,要确定更新软件所需的硬件环境标准,避免因为系统设置不匹配导致系统瘫痪。
4.3选用合适的新型设备投入工作
(1)继电保护系统装置中不论旧的设备还是先进的设备都能准确的完成继电保护工作,然而为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性能,最好还是选择经过验证的新型设备,该设备不论是在功能、对其他数据的兼容上面都有优于旧设备,所以工作人不应该为了节省成本而使用旧的设备。(2)相对之前使用的继电保护系统装置来说,现使用的继电保护系统装置不仅减轻了员工工作强度,还能有效防止装置因人为失误而出现故障,如果发现电力运行出现故障,也能及时的提醒工作人员进行维修处理,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4.4发动机继电保护
在对发动机进行继电保护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抓住重点保护要点,尤其是定子组匝的保护,因为该部位一旦出现短路问题,就会导致局部温度出现突发性升高现象,严重时,还会破坏绝缘层,进而导致发动机无法进行正常运转。因此,继电保护主要通过在定子绕组中安装相应的匝间保护装置来规避短路问题,进而最大化提升发动机的安全防护性能;其次,是在电动机单相接地时,若发现流经电流高于规定值,就要及时的安装保护接地装置,并根据电流与相位的中心点对发动机进行继电保护,这样才能保障发动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运行过程中能有效的保证电力工作安全性,整个电力运行阶段的安全可以使用电器自动化技术准确、有效的检测到存在的问题,同时能及时的提醒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电气化系统的使用比较专业,然而实际工作电力单位缺乏专业的电器设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还有欠缺,不能将电气自动化系统合理的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欣.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探究[J].南方农机,2019,50(22):205+216.
[2]孟祥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安全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3):141-142.
[3]尤上元,杨虎城.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5):263-264.
[4]姜美玲.基于自动化平台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试验研究[J].自动化应用,2019(05):123-124.
[5]车朝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继电保护安全性的保障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01):17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