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是温度显示、调节常见的仪表之一,用输入被检点的标称温度值进行校准是最常用的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校准时不确定度评定的详细过程,对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的校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 校准结果 不确定度
1概述
1.1校准依据
JJG 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
1.2校准环境条件
温度(20±2)℃,相对湿度(45~75)%。
1.3校准标准及其主要技术参数
本次校准采用的标准器是热工仪表校验仪,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png)
1.4被校准对象及其技术参数
被校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量程为(0-600)℃,分辨力为0.001℃,准确度等级为0.5级。
1.5 校准方法
采用输入被检点的标称温度值(0℃、100℃、200℃、300℃、400℃)进行校准的方法。
1.6 校准值不确定度评定的适用范围
本次校准中不确定度的评定采用了合并样本偏差的方法,所以本次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适用于采用同一套计量标准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校准示值基本相同的同类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
2数学模型
根据JJG 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
△t=td-ts+tx
式中: △t—仪表示值误差,℃;
td—仪表显示的温度值,℃;
ts—热工仪表校验仪输出的温度值,℃;
tx—热工仪表校验仪的修正值,℃。
3灵敏系数
=1
=-1
=-1
4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及评定方法
被校准的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校准值的标准不确定度u,其来源有:被校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的测量重复性、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的分辨力、校准用标准器溯源性、校准用标准器本身引入的标准确定度等。
4.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td1
utd1可以通过连续测量得到的测量列,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在被检仪表的各温度点,用热工仪表校验仪连续重复测量10次,按照JJG 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规定,最低校准点只进行下行程的测量,最高校准点只进行上行程的测量,得到的数据见表1:
表1 在各校准点调节仪的重复测量数据
.png)
利用试验标准偏差计算公式:s=计算出被校仪表由测量重复性在各校准点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td1,结果见表2。
表2 在各校准点被校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png)
4.2被校仪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td2
utd2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仪表分辨力b=0.001℃,在区间内可视为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可计算出在各校准点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td2,结果见表3。
表3 被校仪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png)
4.3校准用标准器溯源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tx
根据上一级计量检定机构对校准用标准器的校准结果中给定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U=0.15,k=2,在区间内可视为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可以计算出标准器溯源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tx,结果见表4。
表4 校准用标准器溯源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4.4校准用标准器本身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tz
根据校准用标准器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中提供的模拟热电阻输出和使用电阻测量温度准确度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采用的4线制输出校准方法,在各区间内可视为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可计算出标准器本身在各校准点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tz,结果见表5。
表5 标准器本身在各校准点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5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见表6)
表6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6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见表7)
按照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规定,输入量utd1、utd2、utx、utz四者相互独立,则可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png)
表7各校准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7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见表8)
根据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U=k×uc(k=2)。
表8 各校准点扩展不确定度
参考文献
[1]朱家良,卢仲碧,李元.JJG 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S].上海:中国质检出版社,1997.
[2]叶德培.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S].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2012.
[3]JJG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汇编[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