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圣峰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强夯置换法加固机理与强夯法不同,利用重锤高落差产生的高冲击能将碎石、片石、矿渣等性能较好的材料强力挤入地基中,在地基中形成一个个粒料墩,墩与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粒料墩一般都有较好的透水性,利于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消散产生固结。强夯置换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建(构)筑物使用要求,是一种用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的方法。鉴于此,本文对强夯置换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回填;强夯置换;夯击能;地基处理
引言
我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而建筑用地越来越紧张,填海造地、搬山填沟是解决建筑用地的有效途径。填方区域的原土基加固,更多的是高饱和度的粘性土地基或软地基。同时,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地基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强夯置换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不仅具有施工周期短、适用范围广、加固效果好等优点,且经济环保、效率较高,在建筑工程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地质条件
(1)植被:黄色、轻度湿、松散,主要由粉末构成,挤压不足;层分布在各处:0.50-5.90米。
(2)污泥:灰色、黑色、饱和、流动形态、有机特征较多、腐蚀木材、气味较少;区域局部段分布,厚度1.20-7.30米。
(3)饲料干燥污泥:黄褐色、污泥、rau、rau、rau、rau、rau、rau、soft和soft;局部区域线段的厚度为0.90-6.40米。
2处理原理
强夯置换片石墩加固原理为通过强夯片石所形成的片石桩,对原地基中的压缩性饱和土进行置换。同时,强夯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冲击能使桩体周围软弱土中的空气减少,土体液化,使液化土体与桩体一起构成了良好的排水系统,缩短排水过程,加速土体固结,以致桩体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地基,控制总沉降,增强地基强度。
从土体的构成来看,主要有固相、液相以及气相3种形式,受强夯作用,在此过程中土体中的气体将被有效挤出,因此固相和液相都会形成饱和土,向地基土施加重锤后,可高效排水并使得土体达到有效固结状态。作为非饱和土,对其采取强夯处理时,夯击能量将形成波与动应力,彼此之间发生循环作用,使得土骨架表现出塑性变形现象,以达到提升土体密实度的效果,有助于降低土体压缩性,整体强度相对较大。
3强夯置换法的优势
强位移的概念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改进,可确保它能提供稳定、载荷重的软土结构。因此,有效的位移非常有效。采用发电机组更换工艺不仅提高了整个基地的可靠性,而且避免了工地安置污泥减少,为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在通过生成方法巩固软土时,往往用砂砾石填充,从而减少了现场原材料的堆积,降低了施工成本。这可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完成。但是,避免在人口密集的住宅区使用生产者,减少机械的使用和建设活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4施工方案
4.1施工流程。
强夯置换施工流程如下:平整场地→布置夯点→机械就位→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夯锤自由下落→夯坑内填料→重复夯击→低能量满夯。
4.2施工要求
(1)定位放线测量高程。施工前,通过坐标控制点准确定每个夯点的位置,并用装有砂的塑料袋做好标示,检验无误后进行施工。夯点放线严格执行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控制夯点测量定位放线允许偏差±50mm。
(2)置换墩施工时容易对已经运行的线路造成干扰,因此在实际施工作业时,靠近既有线路的长墩遵循的是由内向外的施工原则,而与既有线路较远的短墩则采取的是由外向内的工艺流程,且施工中做到打一跳一。
(3)展开现场试夯作业,基于此方式确定各夯点的合适夯击次数,严格控制单墩夯沉量,该值至少要达到墩长的1.5倍,同时要满足最后两级夯沉均值<50mm的要求。
4.3施工要点
(1)平整场地,测量场地标高,铺设厚100cm左右片石。
(2)夯机就位,垂直提起夯锤至18m,测出锤顶标高并记录;夯锤对准夯点自由下落后,再次测量夯锤顶面标高并记录,同时记录每次夯击后形成的夯坑深度,待夯坑深度达到100cm时,回填粒径小于15cm的片石。
(3)换夯点,重复2)~4),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4)两遍点夯完成后,安设D30玻璃钢夹砂管,内径30cm,管壁厚不小于8mm,环刚度不小于8kN/m,每隔10m设置1根,共布设4根。D30玻璃钢夹砂管进水口处采用四周无纺土工布与粒径为2cm~3cm的级配碎石包裹,级配碎石四周用无纺土工布包裹,包裹范围50cm×50cm×3500cm。
(5)填筑30cm粒料垫层作为缓冲层,粒料垫层上部铺设两层土工格栅。间距为30cm,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上、下层接缝错开铺设,错开长度大于50cm。垫层材料采用碎石、砂砾、砾石等粗集料,粒径不大于5cm,含泥量不超过5%,石料强度等级不小于4级,使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至路床底面(见图1)。
.png)
4.4施工注意事项
(1)点夯的定位确定。为确保置换质量,施夯前在需处理地基周围设2个基准点,分别为永久性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校核。
(2)静置时间的控制。每遍强夯结束后需静置一定时间,静置时间以强夯形成的孔隙水压力消散90%为准。
(3)强夯施工存在安全距离,这一指标主要与加固土体、夯击能等因素有关,从现阶段行业状况来看,并未针对安全距离作出明确的说明。具体至本工程,由于置换墩周边存在铁路,二者最小间距为5m,经施工作业后对区域内的各项要素加以检查,得知既有线路并未受到影响。因此,在类似工程中,需控制好置换墩的位置,其与土工结构物的间距至少为5m,并通过试验的方式加以验证。
(4)考虑到软土约束力小的基本特点,施工中易出现置换墩横向位移明显偏大的情况,且该值将明显超出竖向位移,对此需要控制单次夯击能量,使其在3000kN·m以内,尤其要注重前几次的夯击能,避免夯锤陷入过深。
(5)软土地基的特殊之处在于稳定性不足,强夯置换法是较为典型的处理方法,但实际结果表明,若缺乏合理的控制措施,依然会出现大幅度工后沉降现象。对此,施工之前的试验尤为关键,所选择的试验区应具有代表性,从而得到合适的夯击工艺参数。
结束语
Johnson方法又称动态压力实践,反复提高自由落体的上限,给地面冲击和振动能量,提高基本强度,降低压缩,提高基本性能。强位移原理是在产生的坑孔中填充砂岩等晶粒,形成陡壁与周边警报器之间的复合地基。
参考文献
[1]王尊科.强夯置换卵石法在杂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15(12):53-54.
[2]曾清生.强夯置换法在铁路车站软基加固中的研究应用[J].江西建材,2019(08):115-117.
[3]王振华,张志波.水下强夯置换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19(07):163+168.
[4]赵羽.强夯置换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电力勘测设计,2019(05):71-74.
[5]谭海军.强夯置换法在深厚抛填土场地地基处理效果分析[C].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下册).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业建筑杂志社,2019:830-832+860.
[6]罗敏娜.强夯置换法处理地基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应用[J].广东建材,2019,35(05):21-22+78.
[7]贺青山,龚福初,卢艺伟.强夯置换加固施工法在冶炼厂在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9(03):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