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电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和应用 王纪强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王纪强
[导读] 摘要:随着矿山机电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没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就无法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故不断加强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身份证号码:41018319820808xxxx  河南滑县  456400
        摘要:随着矿山机电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没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就无法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故不断加强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当前的矿山机电安装施工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施工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对机电标准化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矿井机电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比较多机电管理存在职能部门作用不力、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平衡、设备管理不到位、技术管理滞后、机电车间队伍素质偏低、职工培训走过场等问题。提高矿山机电管理水平,具体途径需从基础工作做起,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切实抓好质量标准化工作,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做好设备的综合管理,突出机电管理的重点,提高机电队伍素质,明确机电工作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
        关键词: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
        1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意义
        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矿山工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在不断提高矿山企业生产能力的同时,也对设备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性能要求更高,功能要求更强,精度要更准等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约几点设备的维修成本,减少安全事故的隐患,还能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并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生产效率。在我国的现代化矿山建设中值得推广。但是机电设备广泛运用的同时,矿山企业要做好后续的安全监控工作。如果不做好配套安全工作,机电设备出现问题后造成的损失和伤亡可能会更加严重。因此,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应安排在日常的维修项目之中,以便在停机检修中处理,不至因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对于矿山企业,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往往容易被忽视。事实上,机电设备安全运行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因机电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和人身伤害案例时有发生,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所以,分析查找事故原因,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或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是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实上,机电设备安全运行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因机电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和人身伤害案例时有发生,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所以,分析查找事故原因,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或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是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2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模式与管理体系
        目前,国有大型企业的设备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
        2.1 以全寿命周期管理为原则的综合管理体系
        即通过一定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进行综合的科学管理。这一模式即通常所说的设备综合管理模式。大多数离散制造企业的设备管理以此模式为主。
        2.2 以点检定修为主导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
        点检定修管理模式是在点检制、预防维修的条件下,将检修负荷压到最低限、强化减少维修停机时间、实现可预测的均衡修理负荷的一种维修方式。目前在流程工业企业特别是冶金企业多采用这一管理模式。
        2.3 以TPM为主导、结合点检定修和综合管理形成的设备管理模式
        这一管理模式的主要问题是TPM管理的执行有效性。在那些实施TPM管理较好的企业,这一模式主要以TPM管理的基本方法为主实施管理。
        3 我国设备管理的现状
        在今天全球经济充满兼并和收购的文化,削减费用是一种普遍流行的特征。当领导层开始削减费用时,维修部门就被视为一个轻易而隐蔽的目标,使媒体、股东和社会都无法察觉。削减常用备件、延长维护与大修之间的间隔期、外协维修作业、裁减人员等,在短时期内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节省费用,而没有风险。但是削减维修工作要在6个月、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之后才开始见效。到那个时候,有些力主削减的负责人员可能已经有所变动,或者公司已经被卖掉,或者已经破产。今天一般人难以听到或注意到“维修”这个词,当他们电脑坏了,他们或许设法找人修一下。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忘记维修,坏了就直接换新的。尤其是没有受过苦的“90后”,他们已开始拒绝工作,在他们心中永远不会有“维修”一词。

我们国家50,60年代有许多大学艰苦地培养出成千上万受过优良训练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其他人才,现在他们早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力。但是现在一流的学生往往都去学法律、金融管理,对维修工程师和技师的工作嗤之以鼻。但是设备维修管理现状的另一方面,由于维修技术能手的短缺,费用的削减和利润的刺激所引起的不良维修将有所改进。
        4 设备维修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计算机系统和高新技术与维修程序有更直接关系时,它们将更广泛地被用来支持维修工作。维修专业人员将更加有本领和更加重要。在工业领域,维修是生产、质量和安全的集成体,维修将从一个消费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也就是从一个财务资源的消费者,转变为利润的贡献者。领导层将会认识到优良有效的维修对企业的利润有直接的贡献。他们也认识到优良有效的维修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质量。这是否应该包括在消费者组织的多广告的世界里?当然,应该包括它。我建议新设备设计成带有维修操作系统和已经安装好了的程序。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设计、制造和使用之间,以及操作与维修之间,他们的费用和责任是完全独立的。设备的买主需要它,或者设备制造者可能成为承包供应和服务合同中的一分子时设备都毫无变化。
        5 为何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进行难
        5.1 设备老化,整体技术水平低
        大型企业中普遍存在大量使用年限长,技术含量低,生产效率不高的陈旧设备。在接收调查的吉林省大中型企业中,机械行业的2万台设备中,有40%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低档设备占52%,60年代建设的企业大部分也是40~50年代的水平。一方面,如此陈旧落后的设备技术状况使企业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另一方面,落后老化的设备用的少、停的多,为维持其运转,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投入其中却难以获得相应的回报,使本来就有限的设备维修费用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5.2 维护、维修体制落后
        设备管理本来就是在维修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在设备管理中,多数大型企业往往实行落后的“以保养为主,修理为辅”的制度。在日常维护保养中,过于注重设备卫生、润滑、紧固等方面,而对清洗、校正等工作做得不够,造成设备实际技术状况劣化,维修费用增加。
        5.3 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型企业对设备管理虽然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但往往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管理机制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中设备管理和生产管理脱节,设备出现故障后,设备管理者和生产管理者互相指责,推诿责任,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5.4 管理方法不能与时俱进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很多大型企业设备管理方法仍很落后,无法与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相匹配。
        6 我对现代设备管理的认识
        6.1 现代设备管理必须立足于提升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和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生产设备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主要资产之一。它既是企业进行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又是衡量企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志,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创造国家财富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的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今天。企业的生产设备已向自动化、成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因而,对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实施现代管理模式,才能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以及信息瞬变的资讯时代。
        参考文献:
        [1]郝中华.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发展[j].才智,2010,(25).
        [2]申新庄.地方煤矿机电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州煤炭,2008,(3):25-27.
        [3]王朝连.煤矿机电事故研究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18-20.
        [4]吉庆菊.浅谈煤矿机电的设备管理[J].管理与财富,2008,(9):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