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分析 陈俊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陈俊
[导读] 摘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大众群体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劳动力日益减少,并且环境保护问题较为突出,装配式建筑在此时应运而生,现已被社会各界大力推广和沿用。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大众群体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劳动力日益减少,并且环境保护问题较为突出,装配式建筑在此时应运而生,现已被社会各界大力推广和沿用。当前BIM技术快速发展,被业界设计人士视为操作首选,BIM技术特点中,其具备多专业协作性特质,还有就是其拥有着参数化建模能效,之后在此基础上和装配式建筑之间相互整合,应用在剪力墙结构之中,效果甚是理想。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情况,以供参阅。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设计
        引言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减少社会的劳动力投入。结合我国现有国情,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当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BIM技术具备独特的参数化建模以及跨专业协同的功能,实际应用当中能够与装配式建筑实现更好的配合,得到更好的建筑质量。
        1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利用BIM建模时可建立一个数据库,数据库中存有较多的信息记录,在工程建设施工中还可结合工程实际来调整信息数据,在数据库中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所需数据,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完善了工程的质量。下面将具体论述该技术的主要优势。首先,BIM技术的应用能够以较快的速度确定工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将设计开发的BIM模型录入数据库,之后借助模型自带的自动化纠错功能来优化模型,进而找到设计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而BIM技术与云技术的融合也为这一环节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其次,在装配式建筑当中,预制件种类和数量较多,出图量较大,而BIM技术就可有效解决此问题,而且BIM技术本身还具备较强的协同性,科学利用这一功能可帮助设计人员及时更改设计参数,从而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最后,若要使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完成精细化设计,有效控制偏差,就必须将装配式建筑技术与BIM技术有机结合,及时排除装备的故障,有效避免工期的耽误,提高材料利用率,同时还要对预制件的连接点进行严格检测,进而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
        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施工图纸设计及模型的建立
        利用BIM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和详细分析,选定项目建造地址,进行场地分析规划后,建立项目BIM模型。与CAD所绘制出的二维图纸不同,BIM所创建的建筑模型是三维模型,且具有数据动态关联的特点。在创建模型的过程中,对其中某一构件加以改动,整个模型参数将会发生改变,这样避免了传统图纸的修改上的困难。模型建立时,将整合各专业的设计于一个模型之中,有利于整体把控和图纸的修改,便于各方设计人员的沟通。BIM模型包含很多信息,可以生成各种有关建筑物信息的图纸,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建筑物所需钢筋、材料等尺寸信息。
        2.2拆分设计BIM预制构件
        在规划设计施工图纸的过程中,由于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楼板与墙体属于有机整体,为此,在深化设计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标准规范将整个建筑模型构件拆分成各个工厂可直接生产加工的独立个体。在BIM技术的实际应用环节,需严格按照工厂设计与生产要求进行构件拆分,尽可能的统一规格标准,打造多元化组合,进而有效控制预制构件,并直接在施工现场完成装配。在进一步明确BIM建筑构件拆分设计原则后,可直接深化模型,并按照标准要求将整个构件拆分成各生产厂家可直接加工生产的预制构件,从而优化预制构件连接,提升配筋设计品质。依托三维立体信息技术模型组织拆分设计,可直观呈现各预制构件的内在关联,进而完善拆分设计流程,减少二维图纸设计存在的盲点,控制误差。

与此同时,可最大限度的避免数据丢失。
        2.3应用BIM技术进行规划设计的调整
        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规划设计当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一定要给予重视。建筑结构规划设计应用BIM技术一定要严格按照协调一致的原则,并综合考虑好预设参数数值。在传统建筑结构规划设计当中,设计人员应把握好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将场地预设模式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各种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为建筑设计降低难度,将场地预埋设模式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传统建筑设计是能满足定量需求的,因此,设计人员在实际管理当中一定要满足工程建设对于构件尺寸的要求,做好构件在使用前的数据建模工作,并按照模型参数展开对预设方案的优化工作,待全面细致地分析和研究设计图纸的概况后,确定好指标,避免指标不合理,增加工程成本的投入。
        2.4钢筋设计
        整个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应该与实际拆分和构造原则相符,进而让钢筋位置的确定和调整显得更加合理。除此之外,还要对二次开发程序进行合理应用,对更多与钢筋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获取,之后再结合钢筋布置基本规则,将钢筋布置环节完善。例如,在预制梁布置钢筋过程中,主要展示出来的基本原则如下:首先,将梁跨中的后浇段纵筋断开,设计合理的后浇段,确保套筒安装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对梁段最大值进行确定,并实现对箍筋加密区域的合理设计,进而将箍筋的最佳间距和数量呈现出来。最后,借助于BIM技术,来完成箍筋和纵筋的创建过程,为后续模型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整体来看,通过上述工作的执行,主体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将会保持较强的科学性。不仅如此,实际模型可以对数据起到一个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等事件,让数据传递更为平稳。
        2.5埋件布置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预制件埋件编辑工作应严格按照拆分细则来执行。在这一过程中,一般可选择本身自带预制埋件的内嵌组,从而保证埋件布置的质量和效率。但在梁板钢筋吊环的设计中,还应科学选择吊钩形状。且在预制柱上的埋件设计中,可以实际的要求为基础布置相应的预制柱组,此外还需对钢板的高度和预制柱墙、柱连接的高度予以科学的调整。在设置参数关联时可设置全局参数,并在全局参数的基础上设置预制墙板连接件的高度。至于梁结构上的吊钩可以采取调用和平移的方式进行处理,该操作可获得吊钩钢筋,继而获取吊钩在梁上的准确参数,便于施工人员在梁上设置吊钩。
        2.6深化设计
        将构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及预制构件连接构造的设计,生成构件加工图。构件加工图可以完整的将构件的信息表达清楚,例如钢筋信息、模具规格等,实现与预制构件加工厂的完美对接。将建筑模型分派给各专业,各专业对自己的专业部分进行深化设计,细节修改。BIM也能够同VR技术结合,构建虚拟建设场景,使装配式安装工人可以更好的理解构件设计要点和装配的细节。
        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装配式建筑设计在BIM信息化这一背景下如何更好的融入信息化潮流,充分发挥自身的集成,设计以及研发优势,实现产业化发展必将会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人们进一步研发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促进设计行业以及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雨,宋春发,丁波.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优势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5)
        [2]李令令.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施[J].价值工程.2019(29)
        [3]李名岩.基于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