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汽机热力系统运行优化探析 马旭阳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马旭阳
[导读] 随着电力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火电厂建设数量也在增多。
        摘要:随着电力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火电厂建设数量也在增多。汽机为一种重要的发电设备,可为火力发电提供必要的能量供应,汽机热力系统运行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电厂发电情况,对此,为提高电厂发电效率与热能利用率,基于热力系统参数对热经济性的影响,对电厂汽机热力系统的运行进行了优化改造,详细研究了汽机热力系统中的系统运行、系统能效以及优化策略等,通过对汽机热力系统运行的优化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汽机热力系统正常运行,进一步提高汽机热力系统运行效率。
        关键词:火电厂;汽机热力系统;运行优化
一、热力系统参数对热经济性的影响
        1.1主汽/排汽参数
        就发电热力循环而言,蒸汽初压与初温是影响热力机组性能的2个主要参数。通过提高初压与初温可使蒸汽动力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升高,进而让循环热效率提高。在蒸汽初参数确定的前提下,让汽轮机的实际排汽压力降低,这样可降低循环放热过程的平均温度,这样也能提高汽机热循环效率,但在提高初压与降低排汽压力的情况下,通常也会增大汽轮机末级湿度,造成湿汽损失增大,排汽湿度的过大,也会缩短末几级叶片的寿命,最终会对汽轮机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1.2再热系统参数
        为有效处理排汽湿度过大问题,人们通常会加入中间再热循环,该种循环主要是把蒸汽从汽机某级后引到锅炉然后再进行加热,让蒸汽温度提高后,再把蒸汽送至汽轮机后面级内,让其继续做功。通常情况下,再热工质的吸热温度一般会比主汽工质高。再热对汽机经济性的提高,通常表现在:①让末级湿度降低,让湿汽损失减小,让低压缸效率提高。②让工质的加权平均吸热温度提高。
        1.3回热系统参数
        在实际生产中,抽汽级数、各级抽汽压力、抽汽烩值、各加热器进出口给水温度以及烩值等,这些都是回热系统的主要参数。通过给水回热,一方面可减少汽轮机排入凝汽器的蒸汽量,进而降低汽轮机冷源损失;另一方面还可把工质在锅炉内的平均吸热温度提高,让锅炉内部的传热温度差降低,进而减少做功能力损失。
二、影响电厂汽机热力系统运行的因素
        汽机热力系统的运行是完全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因此,可以从能量守恒定律入手对汽机热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出相应的运行效率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电厂汽机热力系统可以发现,其运行效率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不可控的因素,另一种是可控的因素。可控因素显而易见,就是可以被人为控制的因素,比如汽机热力系统的温度、压力和高压内缸的实际效率等,这些可控因素很容易破坏汽机热力系统的内循环,使得汽机热力系统在运行时内部无法实现有效循环,对能量的利用率低,容易造成较大的损耗。不可控因素无法通过人为的事先干预而消除,主要有汽机热力系统排污、锅炉排污等,汽机热力系统在进行排污时,会向外界排出大量的物质,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携带着部分能量,所以说这些因素会导致汽机热力系统内部的能量出现损失,导致汽机热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并且汽机热力系统要想保持原有的能量,就需要消耗更多的原材料来填补排污所造成的能量损失,这也会导致汽机热力系统运行成本的增加。
三、火电厂汽机热力系统运行优化策略
        3.1机组能效优化
        在优化的过程中,机组的能效优化是其主要措施。在优化过程中应当重视相关设备的输水管及汽封的间隙。该优化措施应该以设备原理为基础来进行。汽机的结构存在于多个高压导气管内。在该导气管内存在一些疏水管,可以将设备运行阶段所产生的凝结水加以清除,以维护设备的稳定性。但目前高压导气管相距较近,并且具备较高的效率,以确保设备内部不具备水蒸气,从而不能形成凝结水。因此,可以清除输水管,以减少相关的设施,从而极大提升设备的能效。在清除输水管之后,汽封及组汽之间存在的间隙减小,以减少蒸汽的损失,提高能效的利用率。


        3.2疏水系统优化
        实际的汽机热力系统机组往往有着大量的疏水阀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蒸汽损失,但是这些输水阀门经常会出现内漏问题,使得汽机热力系统的热量在不经意间产生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对疏水系统进行优化,明确导致疏水阀门出现内漏问题的原因。经过分析可以发现,疏水阀门前后存在较大的压力差、工作环境过于恶劣等因素都会导致疏水阀门出现内漏,这些因素导致内漏的程度也不同,在解决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影响因素来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总的来说就是加强对疏水阀门的检查、保养以及维修,避免疏水阀门出现内漏受到溶蚀,如果疏水阀门受到的破坏较大,就需要及时进行更换,确保能够提升能效。
        3.3轴封系统和辅助蒸汽系统优化
        在优化工作过程中,辅助蒸汽体系及轴封体系的优化是其核心内容。
        (1)优化轴封系统。应当运用布莱登汽封,它具有更小的间隙、更低的漏气量及更好的抗磨损水平,将汽封的漏气问题及间隙加以解决。同时,采用布莱登汽封可以扩大轴封加热器的面积,极大增强热能的使用效率。
        (2)优化辅助蒸汽体系。在辅助体系中添加凝汽器,可以极大提高热能的使用效率。另外,可以运用自动化的疏水器来取代系统中的疏水阀,不仅可以确保主蒸汽体系的热备用状态,而且使凝汽器的收入量得以降低。
        3.4系统运行操作优化
        (1)汽泵启动优化
        汽泵启动过程中其耗电量巨大,花费时间长达20小时,因此在机组启停过程中优化汽泵启动过程,可以有效减少汽机耗电量,提升汽机热力系统的能效。①只有利用辅汽汽源,才能实现机组启动时汽泵的全程启动。具体流程为:先利用高辅汽源冲动小机给锅炉供水,再给锅炉点火。但保证汽泵再循环门在锅炉上水的过程中保持全开的状态,并在机组冷态启动点火后,务必对其振动情况进行监测,并全程通过汽泵给水;②除了在机组破坏真空前将汽泵运行停止外,从机组开始滑停直至结束全程均需汽泵给水。
        (2)机组启动工作优化
        完成机组启动工作的优化是进行汽机热力系统运行优化的前提。①在机组检修完成后,需进行主汽门和调速严密性试验,但需缩短机组启动时间,从而减少试验对机组的冲击。在进行机组小修时,无需做汽门严密性试验;②在进行机组小修时,需要进行喷油试验,无需做汽门严密性试验。但在机组检修完成后,则需进行主机超速试验。此外,为了避免机组设备因转子应力损坏,务必在机组带10%额定负荷运行4小时后超速试验。
        (3)规范检修、运行操作
        为了进行汽机热力系统的运行优化,还需要规范系统的检修操作和运行操作。一方面,就实际情况而言,凝器管堵塞和脏污都将对机组真空造成一定的影响,继而影响到系统的能效。所以,在进行机组检修计划安排时,应该及时利用高压水进行凝汽器的冲洗,以便确保凝汽器的清洁。而在运行的过程中,则需要保证胶球冲洗系统正常运行。此外,在使用海水冷却方式的情况下,一旦水温低于18℃,则需要对备用设备进行隔绝和消压,以便确保设备的效率。另一方面,在进行停机操作之前,需要对机组的真空严密性和凝结水溶氧情况进行确定。而在检修的过程中,则需要认真检修凝汽器水侧和负压系统。而小修时,不需要每一次都进行凝汽器灌水查漏,以便进行水资源的节省。
结语:
        总之,通过对工作状态下的汽机热力系统加以研究,运用各种优化措施,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降低能量的损耗,促使汽机及其相关系统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热力系统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来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于德伟.浅析机组汽机热力系统优化改进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7(1):88-90.
        [2]肖木清.浅析火电厂汽机运行中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高新区,2018(9):70-72.
        [3]陈海平,李平,王璟.火电厂热力系统节能理论发展综述[J].节能,2017(10):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