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探索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梁俊品
[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其对园林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海绵城市的发展对园林工程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够优化城市的排水系统,提高园林的整体性能。
        广东科迪景园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其对园林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海绵城市的发展对园林工程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够优化城市的排水系统,提高园林的整体性能。基于此,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随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工程建设;探索与应用
        引言:
        目前,海绵城市理念在我国园林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有许多城市已经发展成为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用于缓解城市地下水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在园林工程建设中,道路地面铺设的是可渗透式地面、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保护天然水体、引导和优化人造水体的营造方式、对海绵城市的网格区域采取网状径流对策,提高路面的雨水渗透能力,保证地下水的充足,促进海绵城市的发展,从而维持生态系统发展的平衡性。
        一、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
        (一)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就像海绵一样,所以被称为海绵城市,由于具有良好的弹性,所以海绵城市也被称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在建设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雨洪管理功能,在发生雨洪时,能及时的吸水,并将蓄存的水进行净化,并对净化完的水加以重复利用,从而实现雨水的自由迁移。同时,能有效地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缓解雨季城市的内涝灾害问题,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1]。
        (二)海绵城市理念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雨季容易出现内涝灾害现象,排水系统瘫痪,导致城市路面积水严重。许多城市出现内涝的主要原因是对雨水利用率低,导致城市的蓄水能力下降,从而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从源头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坚持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提高雨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保证地下水的充足,节约水电资源,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首先要进行观念扭转,改变我国传统的城市建设规划理念,避免由于控制末端集中和快速排除的建设理念,而使城市建设经常出现内涝灾害,制定出新的城市建设规划理念,以控制源头分散和慢排缓释为主,积极建设海绵城市,采用可渗透式地面,保护天然水体,建设下凹式绿地,提高雨水的有效利用率,使雨水通过土壤深入到地下,减少道路的路面积水。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生态平衡的原则,提高地面对雨水的渗透力,避免造成路面积水,从而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图一:海绵城市水循环收集与释放示意图
        (三)发展现状
        在20世纪末期,瑞士的雨水工程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的蓄水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加强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力度,为了提高雨水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全国首个海绵城市试点是在广东省,此后中国先后建立了两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就地利用和消纳70%的降水量,减少因大量的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重点解决城市内水涝灾害问题,但目前并没有良好的实施效果。因此,要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2]。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一)铺设可渗透地面
        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结合海绵城市理念,铺设可渗透地面。可渗透地面的铺设能够解决园林工程建设地面积水问题,选用的材料透水性能强,拥有较强的吸水能力,雨水可以透过可渗透地面渗透到下层,在园林建设的设计过程中,为了解决城市的地表径流问题,可以建设生态停车场,也可以在屋顶进行垂直绿化或立体绿化的建设。同时可以适当改变路面的坡度,在降水量较大的时候,雨水通过坡度流向路面两边,减少地面积水,在降水量较小的时候,雨水可以直接透过可渗透地面渗入下层。
        (二)建设下凹式绿地
        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下凹式绿地。建设下凹式绿地可以有效解决雨季路面积水的现象,下凹式绿地就是指绿地要低于道路路面的高度,可以使雨水通过下凹式绿地慢慢深入地下,不但减少了对雨水的浪费,而且对地下水进行了定量补充,有利于解决园林工程建设中的道路积水和地表径流问题,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现象发生的概率,提高了绿化设计的美观实用性[3]。
       
        图二: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
        (三)保护天然水体
        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加强对天然水体的保护,减少人造硬质水景的数量。在许多城市中,经常出现城市内涝灾害现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天然水体的减少,减弱了城市的蓄水能力,导致生态系统发展的不平衡,在目前我国的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中,采用天然水体建设水体景观的可能性比较小,很多城市采用的是硬质水景,对水电资源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严重违背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需要注重雨水湿地建设的发展,加强对天然水体进行保护和修复。有效融入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天然水体的作用,提高水电资源自我循环净化的能力,减少对水电资源的浪费和大量运行管理费,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经济与自然的协调性,坚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园林工程建设的价值,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四)实行网状径流
        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实现网状径流对策。许多城市的住宅和绿地采用组团式分布布局,对该种布局实行网状径流的对策,将城市进行网状分布,对每个区域进行网状径流管理,设置净水设备,从而改善水质情况,利用产流点的分散性,提高雨季时雨水的渗透力,提高网状径流的产流点,降低汛期雨水的堆积量,减少城市路面的积水,充分利用海绵城市对雨水的缓排作用[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工程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对不同城市发展情况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但目前我国海绵城市的发展没有得到很好的作用效果。因此,要加强对海绵城市发展的重视程度,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方法,制定合理的排水系统,提高城市雨水的利用率,推动海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敬杨,辛迅,孙晓煜.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5).
        [2]杨曦,张志端,许立旋,等.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园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64(18):196.
        [3]郭成钢.山地海绵城市理念在房地产项目建设中的运用探索——以兴隆县某房地产项目为例[J].房地产导刊,2019(9).
        [4]张娟.关于海绵城市当中园林设计要点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No.250(04):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