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工程学院基础实验楼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杨鎏 王锐
[导读] 摘要:教学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校园建筑的核心部分。
        黑龙江工程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教学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校园建筑的核心部分。根据高校教学楼调研发现,很多上个世纪建设的老校区教学楼建筑空间类型单一,空间形态缺乏变化,不能满足高校师生对多样化空间的需要[1],存在失落的空间. 本文以黑龙江工程学院新建的基础实验楼的室内空间建设为例,探索学习空间的丰富和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并探讨如何利用文学、艺术等软装饰因素,塑造具有差异性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学校环境;失落空间;更新改造
        一、概述
        随着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对于教学教育建筑空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学空间内部泛在学习空间的认知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教学建筑对于一个学校的建筑来说,可谓是核心部分,直接反应了学校对于教学环境的需求。在满足教育需求的同时,还需考虑其内部装饰空间的更新改造,探讨如何利用环境艺术、装置艺术、空间艺术、软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方面手段提升空间的文化特征。并且在原始建筑情况基础下,发掘闲余空间,合理布置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序列,以达到空间面积使用率合理化、最大化,是教育建筑在土建后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黑龙江工程学院基础实验楼正属于现代教学建筑,是该校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建筑空间上承载着特定的建筑理念所规划的教育内涵[2]。而随着对校方对教学环境的规划需求,需在原有空间基础之上,进行泛在学习环境的更新改造。
        二、问题研究
        通过对黑龙江工程学院基础实验楼空间环境的整体调研,发现以下几点问题:①新建基础实验楼内存在大量的闲余空间未利用。②缺少可供师生交流学习的共享空间。③基础实验楼中庭空间采光良好,但缺少装置艺术。④空间内缺少植物装饰,六楼平台大量空余未利用。⑤基础实验楼空间内缺少各学院文化、以及学校文化展示场所。⑥满足学习工作空间的同时,忽略了活动空间的设置。
        通过以上调研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建基础实验楼空间组织中,保持交往空间的丰富和选择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集聚更多的人参与到交往空间中,也能提升空间活力。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应尽量满足师生不同交往需要的类型,如较为私密性的活动,应设在同一层角落内的休息区;开放性的活动应设在中庭空间、交错的室内休息平台、屋顶花园等地。在空间形态方面,与比较规则的教学空间不同,交往空间的空间形态可以丰富多样,满足师生不同层次的交往需要。
        三、更新改造内容及目标
        1、泛在学习环境塑造
        泛在学习指的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得所需的任何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本项目研究如何在新基础实验楼利用闲余空间创造更多的泛在学习环境,创造无所不在的学习,从而达到提振学风的目的。
        2、艺术空间设计
        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艺术氛围就是指艺术情调,在此研究中主要指美的艺术感受。本项目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艺术、装置艺术、空间艺术、软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方面,力图通过艺术设计手段提升空间的艺术化特征。
        3、功能合理化
        新教学基础实验楼建筑风格新颖,室内空间符合现代特征,但由于大面积的采光中庭及错层变化,导致教学及功能性空间不足,本项目力求在原始建筑情况基础下,发掘闲余空间,合理布置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序列,以达到空间面积使用率合理化、最大化的目的。
        4、提升基础实验楼整体形象
        环境设计是研究空间功能合理化、空间视觉形象艺术化的综合学科,通过艺术灯具、墙面景观、空间装置、空间划分、艺术配饰等方面的综合设计,能够更新传统教学环境、能够给使用者传递空间表情及语言,提升室内空间气质。
        四、改造成果分析
        1、中庭主题装置艺术设计
        如下图所示,该空间位于研究对象的中庭处,原始建筑保留了一面高19.5米,宽12米的垂直墙面,本课题组结合校方的需求,根据儒家经典《大学》,设计了一面高17米,宽9米的装置艺术,该装置采用金属与竹木转印的材质进行建造,目前已施工完成,以“明德”开篇,点出了该基础实验楼的主旨,为塑造空间主旨、传播校园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2、艺术展馆设计
        该空间五楼为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展览空间,该部门存有大量的雕塑、油画、漆画、艺术设计作品,本项目组结合甲方文化理念与整体调性,设计了具有五个区域、可同时展出200余件作品的展览空间,满足空间使用需求的同时,以艺术品的特质,丰富了该教学空间的整体格调。
        3、泛在空间设计
        本项目组力求打造结合学习、讨论、研学、休闲为一体的泛在学习空间,发掘研究对象的建筑闲余空间共16处、以软装、空间设计、绿化设计等综合手段合理布置空间功能、为学生打造脱离传统刻板课堂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泛在学习。
        五、总结
        学校教学建筑是每所学校的核心部分,应考虑本空间的使用性质、使用人群习惯、校方规划等因素,研究空间功能合理化、空间视觉形象艺术化的策略。这种改造不但能够更新传统教学环境、给使用者传递空间表情及语言。同时能以空间语言传递学校的文化内涵、历史发展。每一处的改造都应结合建筑与文化内涵。与师生学习环境需求相对应,以达到提升学习风气、提升室内空间气质、实现空间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妍妍,陈家欢.高校教学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2018)09-0061-03
        [2]段俊吉,熊和平.论教学楼的空间文化及叙事战略[J].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8,4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