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电网企业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和模式转变。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逐步由粗放型管理向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转变。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生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安全生产;对策;安全管理;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管理不够到位,供电所信息化安全的生产管理里面还存在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找出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是稳定和加快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
一、生产技术的管理方面
因为管理质量问题造成现在配电网健康水平受到影响,而长久以来目前供电体系建设和供电模式选择,一直都是依靠维护技术和生产技术才能进行所以现在生产技术管理层面得不到保证,出现了越来越多问题,造成了目前配电网设备健康和配电网运行状态得不到保证,影响了现在供电体系健康和可靠。但目前供电所线路设备技术还不够全面,缺乏对系统运行数据的深入分析。因为供电所的专业技术能力相对较低,没有系统的定期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的管理设备,和实际操作状态的设备没办法真正的体现出来。受到了电网投资的影响,配电网在建设和改造的时候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从供电的基本需求出发,现在难以适应现代可靠的供电运行的管理机制。配电网设备受客观环境影响安全运行的风险增加。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各种建设的增加,配电网线路受到了渠道环境的影响,安全风险频发,供电的管理难度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配电网的设备受供电管辖的特点比较多,其运行方式和运行的环境较为复杂。
二、供电所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岗位管理不完善。在供电所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化管理方面,比如对于内部的岗位设置不合理,在供电所很多供电管理人员认为只要多设岗位,就可以保证供电的安全生产,因此,在相同的岗位上进行了过多的人员设置,使得一些专业素质不高的技术人员存在安全工作方面存在不认真,这不仅造成了“一人多岗”、“顶岗”的现象发生,还使得供电企业的人力成本增加。
2.安全生产管理不标准、不正规规。由于供电所是县级供电企业的派出单位,在安全供电工作方面存在制度不完善,与安全供电生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在事前控制方面,供电所没有对于供电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一些细致的作业制度进行完善,使得在检修报告、试验报告以及一些设备档案管理方面,出现作业不标准、不规范,对于档案的管理不认真。另一方面,在电力人员的管理措施上,没有建立一个全面、具体的制度,比如供电生产技术人员的奖惩制度不健全、供电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不完善,对于安全生产的规划和设计不健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造成供电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
3.安全意识薄弱。在农村供电所的安全生产过程中,由于基层管理人员没有树立一个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使得在供电生产过程中意识不到安全的重要性,造成供电生产人员出现习惯性违章,比如在进行电力检修过程中,没有进行工作票制度作业,使得检修之前,不认真检查作业线路的电路状况,使得出现的一些触电事故,大都是由于进行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时,没有对于变电台进行停电、验电,使得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票制度不符。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由于供电所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三、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1.落实到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通过分解和细化指标,每个干部和员工都可以明确到自己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职责,实现从横向到纵向的综合管理体系。认真督促和引导供电班组加强安全生产统一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全过程形成日常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使得干部员工能够按照流程制度来开展工作。
2.提高到农电安全管理的水平。必须要从员工进行抓起,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现在的农电安全管理。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要使得目前的员工能够充分的提高自身的能力,能利用自身的能力解决现在的突发问题。此外还必须要保证员工具有广泛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利用自己的创造力和自己的安全管理条件进行相应的氛围创造。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要求员工能够对自身的工作环境有着确切的了解,同时对目前的安全工作程序和安全工作步骤能有着一个比较统筹的规划能力。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安全责任制。提高供电所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结合日常工作,我们要经常开展安全活动,这样他们才可以真正的学到一些东西。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在职培训和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自我保护能力和互助安全的能力。为适应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采取岗位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以及岗位考核等多种方法,积极促进供电所各级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3.对供电所的基础资料进行整合。我们可以利用多种规范体制和规范制度进行现在的生产工作,而在进行供电工作的问题中,首先要明确我们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态度在进行步骤的落实,也应该将供电人员的工作进行踏实,为首要目的进行工作模式的转变。要注意该过程安全检查的效率和监督,通过加强监督实施重奖重惩,确保安全生产的责任和压力可以给每个生产人员。增加投资电力线路和设备,提高硬件水平,安全防护设备、高标准安全工具以及改进NOSA设施,发展科技信息和操作质量水平的分布网络设备通过网络建设和改造,从根本上减少生产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安全风险;通过选择和招聘年轻干部和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知识、促进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的标准化和专业化。
4.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根据系统的建设效果和建设条件来进行,相关的规定要求,首先要利用风险审查机构进行相应的风险判断,要识别现在风险的存在问题其次就是要通过多种安全管理生产模式和安全管理生产组件进行工作风险点的规避。而在这一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保证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保证建筑工人可以使用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生产同时积累自身的经验,采用最佳的良好工作管理方法和工作管理体制进行相关标准化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因为不同的生产管理标准对于技术管理的要求和技术管理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所以就要对电气设备的配置和电气设备的维护进行科学的循环。在完成循环之后,要及时的根据薄弱环节进行查办,使薄弱环节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考核,而在之后也要根据供电管理工作中日常存在的问题和日常存在的各项工作质量弱点进行提升,总的来说供电要求要全面扎实并全面与基层工作做起。而各个生产小组更要加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通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合作单位进行,使各个生产小组能够同时发挥效率,同时加强现在生产风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争取将这一过程形成一个稳定的机制,能够长期服务于目前的生产体制建设。
5.电力企业还可以结合企业运行实际,成立专门的学习小组,吸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科研,从而有效解决技术支持系统建设、管理中的问题。总的来说,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对于提升技术支持系统建设、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县级电网调控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及管理对于电网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电力企业应加强软硬件建设,在科学选择技术支持系统的同时还应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同时,还应当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提升调控人员的专业技能,保障建设、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宽宏.县级电网调控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和管理.2018.
[2]金云刚,浅谈县级供电所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对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