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650100
摘要:自“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云南建设的高速公路越来越多,受制于云贵高原多山的影响,以及道路平、纵曲线标准的制约,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高填深挖路基。如设计不当,可能产生坍塌滑坡,危及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以及边坡上方路建构筑物的安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高边坡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边坡;高速公路;设计
1前言
高边坡指土质边坡高度大于20m或者岩质边坡高度大于30m的边坡。相比一般边坡,高边坡地质条件更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较多,容易发生变形破坏和滑坡,因此设计人员需认真做学习地勘资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认真做好相关设计工作,从而保证高边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高边坡岩土工程设计特点
2.1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高边坡设计,会带来直接的影响,需要在开展相关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对该地区的地质情况、水文条件和环境进行认真的考察,了解该地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然后采取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工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岩土工程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之下,其所呈现的特征往往差异比较大,不同地区岩土性能有着较强的不确定性,参数变化容易出现一些随机性[1]。因此,在实际设计中要掌握好岩土的工程参数,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2.2重视参考当地工程的成功经验。
为了保证岩土工程的设计质量,需要合理对岩土工程理论进行应用。由于岩土性质不确定性比较强,相同地区的岩土结构和岩土性质,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用简化的处理方式,需要不断对工程计算方法进行完善。在工程设计人员开展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其它的设计经验,才能进一步保证设计质量[2]。
2.3信息化动态设计
工程勘察时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在岩土工程设计过程当中,基本做不到一次性掌握岩土具体参数,因此要结合信息化进行设计。边坡工程开挖后揭露的岩土层是最直观的、准确的地质资料,把开挖的地质情况和原来的地质情况对比勘查,对有差异的地质进行反复核算,得出准确的结果,必要时对设计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3]。
3岩土工程高边坡设计案例
3.1工程概况
临沧某高速公路ZK50+149.5~ZK50+276.5左侧深挖路堑边坡该段边坡长度为127m,边坡高度为39.6m。自然坡度较缓,坡顶无建构筑物。挖方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g。
3.2工程地质条件
场区覆盖层为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碎石,下伏基岩为古生代澜沧江群b段(Pz1lnb)石英片岩。地层由上至下为:
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碎石,碎石成分为强风化石英片岩;
碎石土:灰黑、深灰色,稍密,稍湿,粒径20-50mm,成分为石英片岩,含量60-65%,呈次棱角状,含量为70%的粉质黏土充填其中,局部含块石,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
变质石英砂岩:褐灰、灰白色,强风化,稍密,粒径约2-50mm,石质以石英片岩为主,含量70-80%,呈次棱角状、棱角状,粉质黏土充填,其中23.4-24.5m呈短柱状;
变质石英砂岩:青灰色,局部深灰色,中风化,变余中细粒砂状结构,层理构造,成分主要为石英,含量50-70%,长石较少,其余为泥质成分,硅质胶结,夹薄层碳质板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碎块状,部分碎屑状
3.3水文地质条件
边坡区未见地表径流,场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前者赋存于上覆土体中,该含水岩组厚度较薄,补给面积有限,水量较小,埋藏较浅,状如上层滞水。后者赋存与基岩裂隙中,富水程度低,视裂隙发育程度而定,坡体上地下水位埋藏深,溪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场区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靠大气降水的垂直渗入,具补给面积小、径流途径短、排泄速度快特点[4]。大气降雨向下补给第四系松散土层后,少部分赋存于土层孔隙内和向下伏基岩节理裂隙运移,大部分雨水则以坡面流形式向溪沟内排泄。溪沟附近的含水层除接受大气降水的垂向补给外,还接受溪水渗流和侧向补给。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
.png)
3.4设计方案
参考临近相似工程,并结合计算综合分析,采用以下防护措施。分四级放坡,每级高度为8m,平台宽度为2m。第一级边坡坡率为1:1,防护形式为框架梁锚索+植生袋绿化;第二级边坡坡率为1:1,防护形式为框架梁锚索+植生袋绿化;第三级边坡坡率为1:1.25,防护形式为框架梁锚杆+植生袋绿化;第四级边坡坡率为1:1.25,防护形式为拱形骨架。坡脚采用挡土墙进行支挡。
.png)
平台设置截水沟,坡面设置排水孔进行深层排水,保证坡体土的干燥。
3.5计算方法
通常情况,土质边坡采用圆弧滑动法分析,岩质边坡采用折线滑动法分析,该边坡为土岩边坡,覆盖层较厚,故采用毕肖普圆弧滑动法和不平衡推力法进行综合分析[5],分析结果见下表
.png)
.png)
计算滑面(治理前) 计算滑面(治理后)
3.6设计要点
ZK50+149.5~ZK50+276.5左侧深挖路堑边坡作为该高速公路的高边坡,是典型的土岩结合边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设计要点如下:
(1)固“脚”强“腰”,本路段边坡在治理前,属于正常工况下欠稳定边坡,为保证边坡安全稳定,采用路堑墙加固坡脚,墙顶两级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最顶上两级采用拱形骨架防护。综合考虑边坡稳定与土方开挖量、征地范围的相对平衡,既保证边坡能够稳定又能保证控制工程成本。
(2)修筑截水、排水设施。对于地表水,修筑截水沟、拦水平台、排水沟,以减少雨水对边坡冲刷以及对土体地下水的补给。由于该路段地下水位较高,坡体设置仰斜式深层泄水孔,保证坡内土体的干燥。
(3)绿化设计,边坡设计在放坡稳定的基础上,采用常规的喷播植草、植生袋扥植物防护,尽可能地减少破坏,保护环境,使边坡工程防护与生态保护和谐统一,达到安全、生态、美观的防护目的。
结语
高边坡对于道路工程的建设影响巨大,设计不合理,会给工程后期带来非常多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岩土工程高边坡的设计重点,通过动态设计,实地勘查,不断优化岩土工程设计方案,有效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结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徐邦栋.高堑坡设计及病害分析与防治[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2]汪小英.岩土工程中边坡治理技术的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9(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S).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刘源.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动态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2。
[5]郑颖人、陈祖煜、王恭先、凌天清.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第二版)[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